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及其表現:
狹隘
斤斤計較,心胸太狹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別人,對小事也耿耿于懷,愛鉆牛角尖。
嫉妒
當別人比自己好時,表現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懷有敵意,更有甚者竟用打擊、中傷手段來發泄內心的嫉妒。
敏感
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干的動作當作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失落
孩子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失敗感。
自卑
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為在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這種自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叛逆
孩子正處于成長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大人的監護。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保持健康心理的方法---家長篇
親子互動“三個一”
1.與孩子擁抱一分鐘。肢體接觸最能安慰人的心靈,拉近親子關系。每天與孩子擁抱一分鐘,溫暖就會在整個家庭中流動。
2.與孩子交流一刻鐘。
家長們要以朋友的身份坐下來和孩子每天交流一刻鐘。家長們要營造出良好的傾聽氛圍,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工作,全神貫注地傾聽向孩子傳遞信息。不評判、少建議、多接納,讓溝通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3.每周放飛孩子一小時。
“放飛”不是“放縱”,建議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走進生活,親近自然。每周放飛孩子一小時,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還可以讓孩子情緒得到有效的發泄。
發掘孩子優點,增強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希望被看見、被贊美。
父母可以每天表揚孩子1-2個做得好的地方,家長們可以盡量使用鼓勵式語言及尊重包容的態度與孩子進行溝通。
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是有待挖掘的寶藏,具有無限潛能。
(2)放寬心態:教育孩子切勿操之過急,試著放緩速度,放低要求。
(3)建立獎勵機制:家長可以設立獎勵機制,對孩子做出的積極行為和成績進行鼓勵和表揚,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防止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1.培養孩子的電子產品管理習慣。
2.增加家庭娛樂活動。
(1)陪伴孩子一起運動;
(2)閱讀: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并陪伴孩子共同閱讀。
(3)旅行:旅行可以讓孩子領略大自然的美麗和人文景觀,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家長可以制定合理的旅行計劃,與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積極參加實踐活動
讓學生的成長充分融入家庭、融入社會體驗。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如打掃房間、烹飪,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暑假期間到社區參加學雷鋒做好事、擁軍優屬等社區公益活動,從中培養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社會責任感。
保持健康心理的方法---學生篇
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
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興趣愛好,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進行社會交往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2.學習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
(1)學會放松。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松。(2)與人談心。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同學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師等。(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學生可以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3.善于求助,尋找支持尋求幫助是每個人所應具有的積極態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
最后提醒學生和家長,不良情緒有時是可以依靠個人自己的調整獲得緩解、解除,但是如果不良情緒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而且也試過了各種能想到的方法但它依然存在,那么需要及時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咨詢。
請不要諱病忌醫,否則不僅增加孩子的痛苦感,也會延長了醫治需要的時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