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是進行鍛煉的好時光,但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對4000名有心臟病發作史者進行了調查后發現,每天上午6時至9時為心臟病、中風、心絞痛的猝死發作的“高峰期”。上午9時發作的非致命性心臟病,要比晚上11時發作的心臟病多3倍左右。因此這段時間常被人們稱為“魔鬼時間”。如果心臟病患者在這個時候進行不恰當的鍛煉,特別容易發生意外。因此,醫學專家建議心臟病患者進行鍛煉,最好避開心臟病發作的“清晨高峰期”,在上午10時左右鍛煉身體最佳,此時為疾病發生的低谷階段,有病者早上起來后已服過藥物,一些疾病的發病幾率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果心臟病患者欲在清晨鍛煉,那一定要科學適應、小心謹慎,做到以下幾點:
一、清晨睡醒時,不要立即起床,先用手在心前區和胸前做5-10分鐘的自我按摩,然后輕輕活動四肢,待感覺比較舒適時再起床。起床后先飲一杯水,以補充體內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防治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作。出門鍛煉時衣著要輕暖,既要避免過重衣著增加心臟負擔,又要避免因寒冷刺激,而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同時,要避免匆忙趕路,盡量減少或避免長時間頂風走路,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臟病發作。
二、體育鍛煉時,要避免情緒激動。心臟病患者一般不要參加競賽,即使參加一般性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等,也要遵循緩慢、柔和的原則,運動量不宜大。目前認為,40歲以上的心臟病患者,鍛煉時最高心率以不超過100-120次/分為宜。鍛煉中要注意自我感覺,一旦出現氣促、眩暈,應暫停鍛煉,進行休息。如果出現極度疲乏感、胸痛、胸悶等感覺時,應立即請醫生檢查診治。
三、體育鍛煉后,要避免吸煙和立即洗熱水澡。醫學實驗證實,運動后心臟有一個運動后心肌易損期。吸煙易使血中游離脂肪酸上升和釋放兒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誘發心臟意外。此外,鍛煉后立即用熱水洗澡,會造成廣泛的血管擴張,從而使心臟供血相對減少,易引起冠狀動脈相對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