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兒科熱線: 0516-85707122;85707177
全程導醫在線咨詢: http://www.ynyysz.com/qcdybbs/
低熱是小兒時期許多疾病的常見表征,一般以腋探溫度37.5℃-38℃稱為低熱,引起低熱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質性的,必須注意鑒別。
生理性低熱小兒體溫晝夜之間是有波動的,下午稍高,但波動一般不超過1℃,如小兒活動、哭鬧、衣著過厚、室溫過高等因素影響,使小兒分解代謝增加,產熱過多而出現的一過性低熱,稱生理性的一過性低熱,又稱生理性低熱。
體質性低熱體質性低熱屬于功能性低熱的一種。特別是晨間體溫比晚上體溫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納差等表現,全身無任何體征,胸片、血沉等各項檢查正常,低熱時服用退熱藥物無效,但低熱可自退。這種體質性低熱一般不影響健康。
季節性低熱多發生于夏令季節,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俗稱小兒夏季熱,體溫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多表現為長期低熱、口渴多飲、多尿、無汗、乏力等。季節性低熱屬功能低熱的一種,第二年同樣時間可出現同樣的低熱表現。
感染性低熱小兒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傳染病后或小兒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現的低熱,多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紊亂有關。
慢性感染性低熱這是由于病原體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兒的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小兒低熱原因。各種慢性感染中以肺結核引起的低熱最常見,其次是扁桃體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癥或慢性感染,各種細菌引起的敗血癥、病毒感染、原蟲感染反應等都可出現長期低熱。
非感染性低熱小兒如果患了內分泌系統的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瘤等情況可出現長期低熱。父母應予注意。如果小兒出現反復低熱,臉色蒼白、消瘦、乏力及關節、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現象,須積極診治。
閱讀下一篇
健康常識:吃芝麻能預防眼睛干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