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污染 1/4居民無清潔飲用水
縱覽我國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報道,不難發現幾乎每一次污染事件都會影響到居民飲用水的供給。受影響者少則數千人,多則幾十萬人。而飲用水供給的挑戰并不僅限于水污染事件期間,發改委一份報告稱我國環境污染嚴重,人民面臨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1/4的居民沒有清潔飲用水。
調查顯示,我國的661個城市共有2246個飲用水源地,其中河流和湖庫的水源地水量占62.4%,占供水量的75.6%。如果以地表水三類水環境作為合格標準進行統計的話,湖南和安徽的河流型水源地達標率最低,僅為60.28%和46.7%;湖庫型水源地達標率最低的為安徽省和江蘇省,后者的達標率僅有3.07%;而地下水型水源地達標率最低的山西省,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質不達標。
環保部2005年對206個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的水源地受到132種有機物的污染,其中103種屬于國內或國外優先控制的污染物。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還顯示,2010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監測的39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水量占取水總量的八成不到。從水源地取出的水量近24%達不到三類水標準。
有調查認為,我國飲用水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水體和水源地周邊由于農業生產和生活活動帶來的水源污染。由于水環境污染,飲用水源地水質不能達標,迫使許多城市尋找并改換新的水源地。上海徐匯區長橋自來水廠今年6月成功改用來自青草沙水庫的水源,使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指水量豐富但清潔水源不足)上海暫時松了一口氣。
此外,地表水的長期污染可以滲入地下,影響地下水的水質。目前,全國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在我國農村地區,淺層地下水的污染不僅來源于工業污染,還與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有關,而且相當數量的居民使用手壓井直接抽取淺層的地下水飲用,因此他們是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