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13日召開的2014年全國衛生計生系統食品安全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我國將在各省(區、市)80%以上的縣級行政區域設立食源性疾病監測的哨點醫院,并將繼續擴大食品有害因素及污染物的監測網點,爭取今年年底前覆蓋2500個縣(區)。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陳嘯宏在會上指出,2013年,我國在食品安全標準整合清理、食源性疾病管理、風險評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完成了近5000項食品標準的清理,并提出了國家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整合方案;公布109項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面,食品有害因素及污染物的監測網點已覆蓋2100多個縣級行政區域,較2012年擴大44%;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達到1600余家,較2012年增加60%。同時,還完成了食品中鎘、鋁、沙門氏菌、鄰苯二甲酸酯等的優先評估,以及白酒中塑化劑、奶粉中雙氰胺等的應急評估。
陳嘯宏強調,2014年要健全風險監測網絡體系,繼續擴大食品有害因素及污染物監測網點,抓好監測計劃方案的組織實施,規范監測工作,認真做好監測數據匯總分析;對監測中發現的重要風險隱患信息,要依法及時報告并主動會商有關部門,通報監測結果,提出專業意見和建議。在標準體系完善工作上,爭取2014年完成50%的標準整合工作量。此外,我國還將加強國家級和省級風險監測基礎數據庫建設,各省級疾控機構或評估技術機構要做好食物消費量調查、總膳食研究等基礎工作。
閱讀下一篇
老齡化“跑步前進” 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