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頻道:冬天天氣干燥,很多人會嗓子眼兒冒火、口腔潰瘍、大便干燥……這些都是“上火”癥狀。中醫上說的“上火”又稱“熱氣”,“上火”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候。“上火”在干燥氣候及連綿濕熱天氣時更易發生。要想“去火”,可服用滋陰、清熱、解毒消腫藥物,不過現在更受歡迎的是通過飲食調節,即“食療”,安全有效。
1、弄清原因才能對癥“滅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仰模教授認為,冬天之所以容易上火,主要原因有個人體質、天氣環境、飲食等方面。在北方地區,本身氣候就非常干燥,再加上室內普遍使用暖氣,燥熱的室內環境,都會讓人的氣管黏膜凈化作用變差,直接導致鼻腔、咽喉發干,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如果不注意飲食調劑和補充水分,就很容易陰陽失衡,導致“上火”。在飲食方面,冬天人們喜歡進食牛羊肉來御寒,但牛羊肉本身偏溫,加上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當歸等中藥滋補品,可謂“燥上加燥”,人食用后體內容易積熱,不容易散發,也容易導致“上火”。此外,作息時間不規律,夜晚休息不夠、過度勞累等也會導致“上火”。
雖然“食療”的方法相較藥物更安全,但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上火的原因不同,大部分降火食材的效果也會因人而異;而且“上火”有“虛”、“實”之分,應辨清虛實,才能對癥“滅火”。如果出現上火的癥狀,不要單憑經驗想當然下判斷,最好遵醫囑,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食療”。
2、香油內服外用是潤燥良方
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張曄還介紹了一貼潤燥方——香油。香油除了用在涼菜里外,還有外用的保濕妙招。
到了冬天,暖氣一來鼻腔干燥,尤其是從南方來北方出差的人,愛流鼻血。這時,可以用眼藥水瓶裝點香油,臨下飛機前,從小瓶里往棉簽上擠一點香油,在鼻腔里從內到外抹上一點,保準鼻腔舒適。如果每天起床后覺得嗓子干,還可以在睡前吞服10毫升香油,讓香油在咽喉里“鍍”層膜。如果想讓上顎舒適,可以含服一小勺香油,躺下吞服。
3、降火湯+清肺菜 降火養胃
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喝點湯,其實冬天不妨來碗降火湯。
冬季最好的湯是冬瓜湯,再加上蝦皮和紫菜,這兩樣來自海洋,補鈣降火效果好。張曄醫師介紹,對于脾胃虛寒的人,最好的做法是冰糖梨水,既能保護胃腸,還能降火。
黃仰模教授也開出幾貼“去火方”,比如用適量金銀花、崗梅根、桑葉和菊花熬的湯,或者用20g板藍根、20g崗梅根和6g甘草熬的湯則清熱解毒,直接降火效果好。
此外還有銀耳湯、雪蛤木瓜湯等。在市場上那些便宜的蘿卜在冬天就是一道難得的清肺菜,尤其是便宜的、綠皮的、辣度高的衛青蘿卜。因為衛青蘿卜通便、暖胃,能刺激腸蠕動;而白蘿卜既能切片當水果,也可加冰糖上鍋蒸著吃,有順氣、潤肺、通便的良效。
4、冬季進補注意養陰去火
大部分人都覺得冬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可是冬季怎么補才能避免不“上火”呢?
張曄醫師認為,可以熬些銀耳白扁豆粥或者蒸點山藥吃,對脾胃好,尤其是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吃點山藥可以止瀉。黃仰模教授建議進補可以食用燕窩豬肉燉盅,用料是5g燕窩和100g瘦豬肉,可以養陰去火。
“中醫有理論謂之秋冬養陰”,是指冬季要多睡覺,與自然界夜長日短相合。如果睡得少不能養陰,造成陰虧就容易上火。用百合和蓮子各30g加糖熬制的百合蓮子湯,也可以養陰降火,效果極好,但不能多喝,因為加糖熬制,也不適合糖尿病患者,普通人喝多也會加重胰島的負擔。
張曄醫師提醒,食物不比藥,沒有藥物的效果來得快。想讓食物吃出藥效來,就必須選對食物,吃對方法,堅持足夠的時間,才能見效,特別是對于那些慢性病患者。平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品。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