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以五行性質分類來對付外感邪毒的治療法則,非常之簡潔明確:
對于風邪,治療法則主要是疏風,人們可能會問,這風怎樣疏?如果從現代西醫的角度上看,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風有哪里?具有什么樣的形態?怎樣來疏通?但從中醫的認識角度上看,這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風癥的原理是體內的空氣流通受阻,被圍困在一個局部范圍內活動,這種不正常的運動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便是風邪,疏風,就是疏通人體肌膚內的通道,讓空氣正常地流動。
對于寒邪,治療法則就是散寒,寒邪的特點是以寒冷為主體,人感到寒冷就說明人體內的熱量供應不足,散寒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人體內熱量的產生,中醫以這個原理為基礎,以提高體內燃燒力度,增加熱量產生來驅散寒邪。
對于濕邪,治療的法則主要是燥濕、利濕,燥濕是以降低體內水分含量為目標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選用有燥濕作用藥物,燥濕是選用具有干燥水氣的藥物,或者選用能夠加強脾胃運化的藥物來治療,而利濕則是以疏通水道為主,加速水分流向腎臟,再分離到膀胱。
對于燥邪,治療法則主要是潤燥,潤燥是以提高體內水分含量為目標的治療方法,潤燥有滋肺陰和滋腎陰兩種,前者是以降低干燥器的蒸發量來實現,后者以通過腎對水的調節來實現。
對于火邪,治療法則主要是清熱,熱是說明人體內生產的熱量太過多,清熱的最佳方法是減少熱量的生產水平,在實際操作中,清熱有兩種主要手法,一種是瀉火,一種是涼血,瀉火是清除熱的常用方法,涼血則是一種對付熱病重癥的快捷清熱方法,它通過破壞血液的流通來妨礙體內物質的燃燒,以妨礙熱量的產生來實現清熱。
閱讀下一篇
孕婦食譜之黨參燉大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