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原因有多種,長期服用瀉藥導致的藥源性便秘(大黃就是一種瀉藥),是其中一種,這在醫學上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打開鄭芝田先生主編的《胃腸病學》第476頁,書中是這樣陳述的:“經常服用強瀉劑或洗腸,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減弱。雖有糞塊進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沖動,故排便反射無從產生,結果造成便秘。”(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P475)
美國醫學教授A.C.蓋頓所著的《人體生理學基礎》也指出:“過多使用瀉藥來引起排便,經過一段時間,反射本身就會逐漸變得很弱,以致結腸無力。”(甘肅人民出版社P572)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排便的機理是這樣的:人攝入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后,殘渣在結腸中形成糞塊,糞塊經結腸運動進入直腸,引起直腸交感神經興奮,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下,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松弛,大便排出。瀉藥之所以通便,是因為腸道在瀉藥中的化學成份強烈刺激下加快了蠕動,導致排便。在藥物的長期刺激下,腸道的交感神經系統的敏感性減弱,從而導致便秘產生。
那么,長期服用大黃會不會導致上述結果呢?《中國大百科全書·醫學卷》大黃條目:“大黃,常用瀉下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藥源性消化系統疾病》一書指出:“長期應用刺激性瀉劑,如蓖麻油、大黃、瀉葉或直腸栓劑,可因減速直腸的排便反射引起馳緩性便秘。”
大黃與芒硝是排毒養顏膠囊的主要成份。芒硝也是一種瀉藥,神醫“胡萬林”的“神藥”就是芒硝。長期服用排毒顏膠囊,導致便秘的可能性應當是肯定的。
《胃腸病學》告誡便秘患者,“常用瀉藥和洗腸的習慣應逐漸克服”。便秘患者使用瀉藥幫助通便時千萬要慎重,應當以調整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為主,用藥不當反而會加重癥狀。
“排毒”概念有夸大之嫌
排毒養顏膠囊的宣傳資料稱,排毒養顏面膠囊“可以打通人體的各路排毒管道,使毒素順利排出”,“在全球開發排毒健康理念,引領排毒全面進入‘排毒養生時代’”。
在中醫的方劑里,有化毒、解毒、拔毒的方子,如銀翹解毒散、三黃解毒湯、五味消毒飲、止痛拔毒散等,但卻找不到“排毒”這一用語。拔毒與排毒詞義相近。但這里拔的“毒”指的是癰疽的膿液。
從排毒養顏膠囊看,其主要成份是大黃與芒硝、加上西洋參、生白術、青洋參、小紅參、荷葉組成。大黃與芒硝屬寒性藥物,主要作用是“瀉下攻火”,西洋參等補氣。其主要功能是治療便秘。說“打通人體的各路排毒管道”,這幾味藥看來很難有那么肯定的效果。
因此,對于“排毒”的概念,不能不打上一個問號。
●《胃腸病學》:經常服用強瀉劑或洗腸,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減弱,結果造成便秘。
●《藥源性消化系統疾病》:長期應用刺激性瀉劑,如蓖麻油、大黃、瀉葉或直腸栓劑,可因減速直腸的排便反射引起馳緩性便秘。
●德國藥品管理機構——聯邦藥物和醫療用品研究所1996年作出規定:大黃的生藥、生藥配制品及提取物,只能短期用于便秘,而不能用來助消化、凈血、減輕體重等,連續服用也不得超過一至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