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尿失禁在內的排尿障礙是盆腔臟器切除或盆腔重建術的合并癥之一。在結腸直腸術或婦科手術后泌尿外科醫生將面臨可能出現的尿失禁,因此對盆腔手術后尿失禁發病機制以及相關治療的了解將有助于改善這些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
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良性子宮全切術、直腸根治術、器官脫垂重建手術后發生尿失禁的現象并非少見。婦科手術常在女性盆腔深部操作,可能會損傷到下段輸尿管和膀胱,或破壞盆底的支持結構,也可能會損傷分布于泌尿系的神經和血管,以上種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尿失禁的發生。因此盆腔手術后尿失禁與多種因素有關,尿失禁的類型也隨損傷的部位、類型和嚴重程度有所變化。如盆底支持結構的破壞可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盆底神經叢的損傷會產生充盈性尿失禁,而有時急迫性尿失禁也可能與盆底手術有關。
盡管盆底手術對病人來說可能是必需的,但是術后尿失禁,或嚴重的排尿障礙和性功能障礙都將明顯影響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要求醫生在盆腔手術之前,除了考慮原發病的治療外,也應該考慮盡可能保留病人術后的膀胱尿道功能。
一、下尿路的神經分布
盆腔神經的損傷是盆腔器官切除術后排尿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尿路神經支配由自主神經和體神經組成。副交感盆腔神經來自骶髓2~4節,與來自下腹神經的交感神經纖維會合,在骶前區下腹下叢。該神經叢沿兩側向下分布于直腸兩側宮頸旁、陰道穹窿部、膀胱后壁,并繼續向下分布于兩側闊韌帶。手術橫切、牽拉、腫瘤侵犯和感染等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和排尿障礙。下尿路的交感神經纖維來自胸10一12節,在盆腔緣和骶骨岬附近形成下腹上叢(表7—5)。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能會損傷該神經叢:①前后位切除游離直腸中動脈日?、诟鼓ず蠛椭鲃用}旁淋巴結清掃。下腹上叢交感神經纖維的損傷可導致膀胱頸和近段尿道張力下降,造成病人尿頻、尿急和尿失禁。對男性而言,還因膀胱頸張力過低而出現逆行射精,并因此導致不育。副交感神經的損傷可導致逼尿肌收縮力減低,如逼尿肌反射低下,嚴重者甚至逼尿肌反射不能。有時盆腔手術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同時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可能會出現的比較復雜的排尿功能障礙,需要尿動力學檢查才能了解病人膀胱尿道功能。在直腸根治術時,常可損傷陰部神經,而導致尿道膜部括約肌功能受損,嚴重者因括約肌功能完全喪失而出現真性完全性尿失禁。盆腔局部惡性腫瘤侵犯盆腔神經叢或下腹神經叢也可造成膀胱尿道的功能障礙。
頁次:[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