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染上了效率低、公平性差的“美國病”,改革走向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本報在上周五約請專家與s患者對醫改作出自己的解讀后,本報生命版今天推出三個在我國香港、我國臺灣及美國看病的真實故事,希望給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開啟一扇窗。
高雄故事
脾破裂差點送命
2002年11月28日晚,浙江殘疾人藝術團在臺灣省高雄演出,隨團采訪的我,在回旅館的途中,受傷送進了醫院。
讓我一腳踩空的是個沒蓋的窨井,當時摔得不輕。出事地點不遠就有一家大醫院,但演出接待的臺灣公益協會的負責人卻舍近就遠,兜了一大圈,把我送到高雄榮民總院。后來我才知道,附近的是家私立醫院,設備雖好,卻貴得嚇人;榮民總院是公立的,收費相對要便宜得多。
到醫院時,我已痛得渾身冒汗,急診部一位年輕醫生在我肚子上按了幾下,就把我推進X光室,不久,檢查結果出來了:小便有少量出血,肋部軟組織挫傷。打了止痛針后,醫生說沒事,過幾天就會好。
誰知當晚回到招待所,肋部不僅越來越痛,腰圍也增了10厘米。會不會是內臟出血了?我想換家醫院診斷一下,但接待方還是以同樣的理由,把我送到了老地方。一個更年輕的醫生聽了我的陳述后,總算為我做了CT檢查,檢查結果是:1/4脾臟破裂,要做脾臟摘除手術。
我跟醫生說,能不能不摘除?那醫生特好說話,說是先試試保守療法。
就這樣,我住進了榮民總院,用的藥也就是止血消炎之類的。不料,第二天晚上,我咳嗽了,咳得撕心扯腸。我按鈴叫來了護士,那護士卻說,咳嗽對傷口不好,得忍著,忍不住了喝點白開水,要咳嗽藥,得等明天查房醫生到了才能開,晚上沒醫生。
度日如年地過了一周后,我已能自己上廁所了。我向醫生要求,是不是能回杭州治療?那醫生說可以。
就這樣,我從高雄飛到香港,再從香港飛到杭州。救護車直送杭州邵逸夫醫院,醫生檢查后大驚:“你的脾臟破了1/4還敢上飛機?幸虧脾包膜沒破,要是在飛機上撞破了那層薄薄的膜,你就沒命了!”
頁次:[1] [2] 下一頁
三個異鄉故事折射看病都難
閱讀下一篇
亂吃保健品減肥藥易致尿毒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