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項針對糖尿病與心理健康關系的調查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精神抑郁狀況的比較普遍。研究者通過對68例(年齡39~72歲)非依賴性糖尿病患者,采用"抑郁自評表"測定抑郁指數的方法觀察研究后發現:有46例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況,占總病例的66.2%,其中屬中、重度抑郁者15人,占1/3。
糖尿病并發抑郁狀況主要表現為:(1)情緒低落,占100%,有晨重夕輕的特點;(2)思維遲緩,即記憶力降低,大腦反應慢等,占86%;(3)活動減少,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常個人獨處,占85%;(4)伴有焦慮,占82%;(5)睡眠障礙,早醒為其典型表現,占80%;(6)性欲減退,66%;(7)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等軀體癥狀者,占61%。
糖尿病并發抑郁是十分有害的,因為抑郁狀況與糖尿病可相互作用,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會給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加之糖尿病發展的最終趨勢多會引起其他重要臟器組織(如腎、心、血管等)的并發癥,不少患者由此常會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這種負性情緒可引起人體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兒茶酚胺過量分泌以及脂類代謝紊亂等,不僅使血糖升高,治療的依從性下降,還可加速并發癥發生,對病情和預后都有不良影響。反過來,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又會導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觀等,同樣又會加重患者抑郁。嚴重抑郁除易致糖尿病病況失控外,甚至還可能導致自殺等嚴重后果。
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預防的。首先,患者要學會精神調攝,心境要放寬,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及適量的運動鍛煉,這有助于改善心情。同時,病人家屬應多疏導、鼓勵、安慰、理解患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可參加一些糖尿病專題講座,了解糖尿病及并發癥的基本常識及應對措施,糾正錯誤認識及不良行為。采用一些"生物反饋放松法"來緩解緊張情緒也是有益的。第三,當患者出現中重度抑郁時,可適當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如5-羥色胺抑制劑等,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來源:健康網)
每日精彩推薦>>>
憂郁癥加重老人心衰危險
降血壓能預防中風和心衰
中國首位艾滋醫生真情告白
少數官員有艾滋易感行為
高血壓患者乘飛機注意啥
心律失常患者應做的查體
各種胃炎病人應如何保健
糖尿病與抑郁癥
口腔潰瘍常用中藥驗方
由此進心血管專題 >>> 了解更多糖尿病訊息>>> 由此進入艾滋病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