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節奏加快和生活水平提高,頸椎病和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攀升。由于這兩種疾病有些雷同癥狀,有人經常將兩病混淆。來自河北省雄縣45歲的李大姐因患頸椎病,四肢麻木,被當地醫院診斷為“腦梗死”,誤治了一個月,結果越治越重,直至癱瘓,臥榻不起。李大姐在丈夫陪同下來到北京天壇醫院,骨科主任林欣教授在顯微鏡下為她做了頸前入路間盤摘除加椎間融合內固定術。術后她癥狀完全緩解,11天后痊愈出院。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組織退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神經、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并出現了相應的臨床表現,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混合型、其他型(食道壓迫)。頸椎病中老年多發,是由于長期屈頸低頭勞作引起勞損,從而導致椎間盤變性突出、骨贅增生,壓迫頸脊髓并引起一系列癥狀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肩、上臂及雙下肢疼痛、無力、肌肉萎縮、活動受限、二便不同程度障礙、頭暈、心悸,嚴重者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采用手術治療摘除突出的間盤髓核組織及切除骨贅為確實有效的方法。
李大姐患的是脊髓型頸椎病,林欣教授采用的是國際最先進的顯微外科技術,在3厘米皮膚小切口下完成頸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在顯微鏡10倍放大及冷光源清晰照明下完整地切除頸間盤,準確辨認間盤切除程度,徹底切除骨贅,將椎關節內側邊緣間盤組織完整切除。傳統肉眼下摘除間盤及切除骨贅因操作位置較深,器械粗大,被迫擴大暴露范圍。由于肉眼辨認能力差,正常組織破壞較多,對正常神經組織刺激過重,易出現損傷、椎體不穩及神經粘連等不良后果,而顯微外科手術可完全避免上述弊端。
林欣教授介紹,頸椎病是可以預防的。白領階層、伏案工作者特別應注意避免連續長時間屈頸、低頭。注意1至2小時改變頸部姿勢,做多方向活動,或輕柔按摩頸部,保證充足睡眠(充分放松頸部肌肉),頭枕合適,枕部適當加以軟墊防止懸空。一旦出現頸部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骨科醫生可根據個體情況指導治療,大部分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療,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保證安全及有效。
據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擁軍教授介紹,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腦梗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腦卒中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以突發起病,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為共同特征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常見腦卒中大致可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腦卒中的部分臨床表現與上述頸椎病的癥狀雷同,以偏癱為主。
目前腦卒中的治療采用循證醫學方法(即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要基于證據的醫學,依據患者實際病情提供最理想的治療)為最佳方案。但仍有約3/4的病人由于就醫不及時而不同程度致殘,對社會、家庭、個人危害極大。吸煙、酗酒與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被列為導致腦卒中的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年齡、性別、種族、地理環境、遺傳被列為不可控制的危險因素。而高齡、男性、黃黑種族、寒冷環境、有遺傳家族史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控制危險因素,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是預防腦卒中的有效方法。
一旦您出現了四肢麻木,肩、上臂及雙下肢疼痛,無力,肌肉萎縮,活動受限等應立即到醫院就診。有經驗的骨科和神經內科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及X線、CT等相關的輔助檢查,判斷并區別這兩種疾病是不難的。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頸椎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 吃得太咸,頭發變黃
· 常放風箏能益壽(圖)
· 夏季濕熱常熏艾
· 六月:慎防腸道傳染疾病
· 端午系香囊驅疫保健康
· 一周抽15根香煙最善忘
· 英:孕婦職業影響孩子性別
· 三大誤區使您視力衰退
· 午睡成為老人的"奪命殺手"
· 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