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小兒消化內科: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寶寶腹瀉如何調整輔食?
1、飲食過多:要減少飲食量,使寶寶的腸胃得以休息。吃配方奶的寶寶可暫時減少每頓的奶量,并用米湯稀釋。已添加輔食的寶寶,應暫停輔食,待腹瀉停止后,再逐漸添加。母乳喂養的寶寶,切勿停止母乳而用其他食物代替,但媽媽在給寶寶喂奶前要喝一大碗溫開水。
2、長期營養不足或不平衡:對這些寶寶一定要耐心細致地調治。這些寶寶已形成慢性營養不良(俗稱奶癆),因腸胃消化功能差,若營養食品添加過快,反可引起更多次腹瀉。
(1)逐步少量添加蛋白質食物。
(2)補充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一日2~3次,每次1/2~1片,壓碎喂服。母乳喂養的寶寶應繼續吃母乳。
(3)魚蛋白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已脫去脂肪,而且不含乳糖(因患病時,寶寶腸內乳糖酶含量不足),用以治療嬰幼兒腹瀉,效果很好。6月齡寶寶每日5克,加入米湯內服,6月齡以上寶寶每日10克,加入米粥或米粉內服。
(4)胡蘿卜泥富含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及吸附細菌的作用,對腹瀉也有療效。
3、致病性大腸桿菌腹瀉:如不嚴重,只須嚴格消毒一切食物、用具。注意口服補液,減少牛奶量,暫停輔食。寶寶如有高熱或大量水瀉,應到醫院診治。
4、輪狀病毒腹瀉:這種腹瀉有自限性,約7~10天自愈。發病時須減輕膳食和補充水分,口服液體療法最為便利有效,以少量多次為好。
腹瀉無明顯脫水可以在家治療
兒童腹瀉加重胃腸功能紊亂,頻繁腹瀉、嘔吐可引起體內水分迅速流失,造成急性脫水,出現抽搐、昏迷,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小孩生命。如果發現小兒嚴重腹瀉,量多次數也多,精神奇差,建議盡快就醫解決。
不論急性腹瀉的病因是什么,其處理措施最主要的是預防及治療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急性腹瀉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是如果未經治療,則可能因為繼發的水電解質紊亂而導致死亡。
臨床上兒童急性腹瀉的治療主要依賴于簡單而有效的口服補液治療,同時早期恢復進食。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英文縮寫PRS)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每袋含有適當比例的糖、鹽和堿(蘇打),服用時每袋沖水250-500毫升(看包裝大小),只要遵照說明使用,就可以收到與靜脈輸液同樣的效果。
簡而言之,孩子發生腹瀉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及合理用藥。寶寶腹瀉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家長無需過分急躁。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自行用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