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兒科頻道:2015年11月16日-2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起了世界首個提高抗生素認識周,自此,每年11月的第三周被確定為“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2017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的活動時間是2017年11月13日-19日,今年的主題是“服用抗生素前要咨詢合格醫務人員”,為積極響應活動,徐州市衛計委在全市縣組織開展了2017年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周活動,活動主題為“慎重對待抗菌藥物”。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市衛計委制定的活動方案,提高廣大家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意識,該院兒科臨床藥師以專業的視角,通過藥物咨詢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家長們一起聊聊寶寶使用抗菌藥物中常見的認識誤區和注意事項。
1. 抗生素≠抗菌藥物
家長們一定經常從醫務人員的口中聽到“抗生素”和“抗菌藥物”這兩個專業術語,有的家長就疑惑了:“抗生素”和“抗菌藥物”是一回事嗎?咨詢醫生也不一定能搞清楚,別著急,兒科臨床藥師告訴您:它們不完全是一回事。
“抗生素”是指由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物質。抗生素除了我們一般理解的抗細菌、真菌等針對微生物的治療外,還有部分抗生素可用于抗腫瘤治療(放線菌素D、博來霉素等)和免疫抑制治療(環孢霉素)。抗生素分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前者由微生物產生,后者是對天然抗生素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半合成產品。
“抗菌藥物”是指對細菌、真菌、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部分原蟲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一類藥物,包括一部分用于抗微生物治療的抗生素(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等)和人工合成藥物(磺胺類和喹諾酮類等)。
由此可見,“抗生素”和“抗菌藥物”并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而是彼此有重疊、也有區別。
2. 消炎藥Vs抗菌藥物,注意要分清!
經常會有家長咨詢:“我的孩子要不要吃消炎藥?”兒科臨床藥師開始還不理解家長所謂“消炎藥”的意思,后來才意識到老百姓常說的“消炎藥”就是“抗菌藥物”,而在臨床中也有很多醫生將“消炎藥”和“抗菌藥物”搞混淆。那么它們究竟區別有多大呢?
抗菌藥物的定義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現在就來聊一聊到底什么是“消炎藥”。先來說說炎癥,它是機體對于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消炎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甾體抗炎藥,也就是解熱鎮痛抗炎藥,顧名思義,它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而且大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藥物,常用的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感冒藥中多含有上述藥物,這類藥物可以減輕炎癥帶來的“紅、腫、熱、痛”癥狀;另一類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常用的有“地塞米松”、“潑尼松”、“甲潑尼龍”等,這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重癥感染導致的炎癥反應等。
總結一下,有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時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有“紅、腫、熱、痛”時,就讓消炎藥去治療吧。
3. 寶寶得了感冒,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嗎?
“寶寶感冒了,除了小兒感冒藥,要不要吃抗菌藥呢?”這是家長們經常咨詢的用藥問題。我們成人感冒了,一進藥店,店員一邊熱情地介紹各種感冒藥,一邊關切地補充一句:“配點抗生素,好得快!”結果是,只要一感冒,感冒藥和抗菌藥物就是黃金搭檔,有過類似經歷的家長自然也會習慣性地給感冒的寶寶使用抗菌藥物,殊不知這樣盲目用藥是非常不合理的。
普通感冒病程通常3~7天,個別達10天,而咳嗽、流涕癥狀可持續2周以上,90%以上的原發病原是病毒,而抗菌藥物對病毒是無效的,上世紀60~90年代的文獻資料研究一致表明,抗菌藥物既不能改變普通感冒的病程和轉歸,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預防普通感冒的細菌性并發癥,因此普通感冒不宜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但是如果并發化膿性中耳炎、鼻竇炎等細菌感染時可使用抗菌藥物,或者普通感冒所致的流涕癥狀持續7~10天無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發熱、白細胞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等,考慮細菌感染,可加用抗菌藥物。
4. 成人的抗菌藥物可以給寶寶使用嗎?
曾經有位家長咨詢快四個月的寶寶是否可以服用頭孢地尼分散片,這是一個給嬰幼兒選擇成人抗菌藥物劑型的典型例子,兒科臨床藥師的回答是“不建議使用”。為什么呢?首先,成人抗菌藥物的規格較大,而嬰幼兒的服用劑量卻較小,將成人抗菌藥物分成小劑量比較麻煩,如果家長計算不準、切片技術不佳,很容易給寶寶過量服藥或用量不足,從而造成毒副作用增加或療效不佳;其次,成人口服的抗菌藥物多為片劑、膠囊劑,味道和口感較差,寶寶不易接受,從而造成喂藥困難或服藥后嘔吐。因此,建議使用兒童抗菌藥物專用劑型,如顆粒劑、干混懸劑。
此外還需提醒家長,成人使用的一些抗菌藥物在兒童是禁用或有年齡限制的,如四環素類抗菌藥物可導致牙齒黃染及牙釉質發育不良,不可用于8歲以下小兒,喹諾酮類對骨骼發育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應避免用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
5.抗菌藥物不是OTC,使用之前須咨詢!
眾所周知,抗菌藥物是處方藥,無論是在醫院還是社會藥店,患者都需要憑醫生開具的抗菌藥物處方購買,并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按時足劑量足療程服用,如果家中有之前未使用完的抗菌藥物,也不可隨意自行服用,應在醫生給予明確的感染診斷后由醫師或藥師判斷該抗菌藥物是否對癥并提供用藥指導。
嬰幼兒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更應該充分咨詢醫生或藥師的意見,抗菌藥物選擇不當,用法用量和療程不合理,都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或治療失敗,甚至產生耐藥細菌。抗菌藥物的濫用會加劇耐藥細菌的產生,2016年美國發現首例“超級細菌”病例,2017年1月美國的一位女患者感染的“超級細菌”對26種抗生素都毫無反應,最終不治身亡。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細菌耐藥的加劇將使我們無藥可用!
全球細菌耐藥已不再是預言,而是已經真實地發生在了我們周圍,為了遏制細菌耐藥,讓子孫后代有藥可用,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參與到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宣傳和踐行中去!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