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三個月大的童童被家人帶到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求助。此前在家中,家長拿著玩具在童童眼前晃動逗她玩,童童有點無動于衷。在醫院,童童被診斷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淚囊炎、青少年近視,在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這些問題成為醫生們接診時遇到的最多的問題。
寶寶的視力一般容易出現哪些問題?青少年近視以后如何干預?對此,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蔡文茜副主任醫師予以了解讀。
寶寶對眼前晃動的玩具不敏感 被查出視網膜病變
童童是個3個月大的寶寶。雖然是早產兒,但童童出院的時候,各項指征都很不錯。
一周前,童童的家人在逗她玩的時候發現,童童對眼前晃動的玩具不敏感。如果是能夠發出聲音的玩具,童童會跟隨著玩具轉頭尋找。但如果玩具沒有聲音,即使拿著在她眼前晃動,童童也不會跟隨玩具轉頭看。
家長對此有些疑慮,于是趕忙帶著童童到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求助。
在醫院,童童被診斷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類以視網膜血管異常增殖為特點的眼底病變,見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隨著早產兒救治成功率的提高,這種疾病的發生率在我國逐漸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蔡文茜主任介紹說,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在早產兒當中發生率很高。出生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視網膜病變的幾率越高。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蔡文茜主任介紹說,早產兒出生時,視網膜血管并沒有發育成熟,出生后視網膜血管雖然還會繼續發育,但因外界環境與母體內環境的巨大差異,很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早產、低體重是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根本原因,吸氧、酸中毒、貧血、感染、黃疸等也是這種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
不過,家長對此也不要過度緊張。蔡文茜主任表示,早期進行的眼底篩查可以有效檢出這種視網膜病變,而且早發現,早干預,效果會很好。
“出生時體重小于2000克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在出生后4周至6周或矯正胎齡32周起,就應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篩查。此時間段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的最佳時機。及早發現病變,積極治療,寶寶的視功能常常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否則視力將嚴重受損,甚至失明。”蔡文茜主任說,對新生兒眼病的早期篩查,意義不止于此。
“通過新生兒眼病的篩查,除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外,還可以早期排除包括青光眼、視網膜母細胞瘤、視神經發育不全、脈絡膜缺損、視盤缺損、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等先天性眼病,從而準確判斷新生兒的眼部健康狀況,盡早發現問題、盡早開始治療。”
目前新生兒視網膜篩查主要是針對早產兒進行,其實需要篩查的不單單是早產兒,正常出生的寶寶同樣也有必要篩查視網膜。蔡文茜主任提示說,因為新生兒眼病在出生時便已存在,比如先天性白內障、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牽牛花綜合征(視乳頭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惡性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先天性視神經缺損、先天性小眼球等眼睛疾病,發病原因可能與家族遺傳以及環境因素等有關。另外一些寶寶,因為媽媽在分娩時產程過長而常常導致眼底出血,這種疾病在外觀上無異樣,必須點眼藥水散瞳進行眼底檢查才能發現。視網膜篩查可以盡早發現寶寶的眼睛異常,實現早期干預,挽救寶寶視功能。
當然,何時做視網膜篩查,足月兒與早產兒不一樣。蔡文茜主任介紹說,足月新生兒最好在出生7天以內到醫院進行第一次眼病篩查,如果錯過這個時間也盡量爭取在出生42天以內進行檢查。特別是一些產程較長的寶寶或者高危妊娠、有家族遺傳史的孕婦,應該盡早帶寶寶做視網膜篩查。對于早產兒,因為早產兒全身情況比較差,等孩子情況較好時再做篩查,一般在出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1-32周,檢查需要多次,請嚴格遵照醫師的醫囑給孩子復查眼底,直到視網膜發育成熟,以免延誤治療造成嚴重后果。
蔡文茜主任提示說,對于家長來說,有一個很簡易的辦法,那就是拿玩具在孩子眼前晃動,可以初步判斷寶寶視力。剛出生的寶寶惹人喜愛,大人情不自禁會拿玩具逗寶寶,在孩子眼前晃來晃去,有人擔心,這種行為會不會影響孩子眼睛發育?蔡文茜主任說,這個動作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眼睛,而且還可以粗略判斷寶寶的視力,這在醫學上叫做追光/追物反射,“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視覺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只能看見眼前的東西。大人拿玩具或者小電筒在寶寶眼前晃動,如果孩子的眼睛能夠跟隨玩具或者燈光轉動,說明寶寶有視功能。如果孩子眼睛不追光不追物,或者發現寶寶黑眼球里‘發白’、或者眼睛是歪的,家長就要警惕了,盡早帶孩子上醫院到眼科就診檢查清楚。”
孩子淚汪汪,先查查淚囊
接下來要說說淚囊炎。
兩個月大的甲甲被發現經常會出現眼睛淚汪汪的情況,而且還有黃白色膿液從眼角流出。在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經沖洗檢查后,甲甲診斷為新生兒淚囊炎。蔡文茜主任介紹說,包括甲甲在內,剛剛過去的一周,她們就接診了四十多例來自徐州及周邊區域的淚囊炎寶寶。
小寶寶怎么會發生淚囊炎呢?蔡文茜主任介紹了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正常的淚液由淚腺和副淚腺分泌后分布于眼球表面,起到濕潤和保護眼睛的功能。一部分淚液被蒸發到空氣中,另一部分則匯集于大眼角,再經過一個管狀結構(醫學上叫淚道)進入鼻咽部。其中任何一個部位阻塞都會影響淚液的引流。
“新生兒淚囊炎多數是由于剛出生的一定時間內淚囊管的下端還沒有發育完善,被一層殘膜封閉,或被上皮細胞殘屑阻塞引起淚道不通,使淚液不能進入鼻腔而導致淚溢的。由于淚液和淚囊內分泌物無法排出,細菌便會在淚道中貯積和繁殖,形成淚囊炎。”
如果孩子得了新生兒淚囊炎,如何治療?蔡文茜主任回答說,首先應采取保守治療。一般是在局部用抗生素眼液滴患眼,并做內眼角皮膚(淚囊部)按摩,促進淚液往鼻淚道方向流動。治療一定時間,有一部分薄膜就會破裂,淚道也就通暢了。如果經過以上治療仍未緩解,應去醫院眼科進一步治療,采用加壓淚道沖洗,將薄膜沖破。如以上兩種方法治療均無效,則需要行淚道疏通手術,使淚道通暢,兒童醫院眼科對此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她提示說,對于治療時機,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因為新生兒淚囊炎如長時間得不到治療,淚囊便會擴張使淚囊壁失去彈力,日后即使淚道通暢,溢淚癥狀依然會存在,并可能因淚道炎癥持續而形成永久性瘢痕淚道閉塞。另外,淚囊膿液不斷排入結膜囊,可導致結、角膜炎癥,嚴重時可引起角膜潰瘍,甚至發展為眼內炎癥,對眼球造成潛在威協。
青少年近視的確診:10歲左右的孩子最集中
近視低齡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在徐州市兒童醫院眼科,因為近視而前來佩戴角膜塑形鏡的小朋友越來越多。
蔡文茜主任說,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期,近視發展非常快,因此在該階段控制近視的快速加深是關鍵,“角膜塑形鏡作為一種嚴格按照醫療器械標準核準的鏡片,是矯正高度近視和控制近視發展的有效方法。”
蔡文茜主任總結了角膜塑形鏡在使用時的幾個優點:一是在睡夢中矯正近視,白天不用佩戴,讓孩子活動更自由;二是孩子運動表演不受限制,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三是消除了鏡眼距(眼睛與框架眼鏡的距離),消除了框架眼鏡鏡片邊緣像的畸變,讓孩子的視覺更真實。
“現在孩子中近視的比例其實挺高的,初次檢查出近視的孩子大都集中在10歲左右,說明許多孩子到了小學四、五年級就開始近視了,這一點需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蔡文茜主任提示說,引起近視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期近距離用眼,為了避免近視,建議在可能的條件下,讓孩子每天多花點時間參加戶外活動,向遠處眺望。此外,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的阿托品滴眼睛。一旦發現孩子有近視的跡象,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文/周愛田 通訊員 曹玉嬌
圖/白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