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全中國大約有十萬名婦產科醫生,其中男醫生不到一萬人。以前在婦產科這一領域,有位國外專家曾說過:“有兩種男人做了婦產科醫生。一種是對女性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和關心的人。而另一種則是十分謹慎的人。”劉永利更偏向于后者。
當了近20年婦產科醫生,在無影燈下為數不清的女性患者解除病痛。可劉永利發現,很多女患者不懂女性生理,這其實對女性健康很不利。比如子宮癌或子宮肌瘤患者,做了子宮切除手術,就認為自己不再是女人了,會很快變老,甚至以為從此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其實,子宮切除后,從生理上講不會影響夫妻生活,也不會老得更快,因為卵巢還在,卵巢才是決定因素。
在為病人看病時,劉主任更注重與病人之間的溝通。他認為,只有溝通及時、到位,才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劉主任說,溝通不是一句空話,更應該表現在實際過程中。在每位病人入院到出院的過程中,至少要有五次以上的溝通過程。這不僅是傾聽病人的病情陳述,更多的是傾聽病人的心聲。讓醫生知道患者此時關心的是什么問題,急需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在做完溝通記錄后,劉永利總會第一時間研究這些問題,并從中找出解決之法。
多年良好的從業習慣,已經讓他得到越來越多的女性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幾年前,一位來自農村的50多歲女患者患宮頸癌找到劉永利,請劉永利為她做手術,切除病灶。患者認為,只要開刀做了手術,病情就會好轉。劉永利在詳細檢查之后,與她談起了病情,把病的轉歸讓患者充分了解。術后,這位女患者淋巴結又開始轉移,她又聽從劉永利的建議到外地做了放療,目前病情一直穩定。這位患者雖早已出院,但是仍不時電話聯系劉永利,詢問出現問題該如何處理,劉永利每每都詳細解答。記者問劉永利與患者又非親非故,為何“百問不厭”?劉永利笑著說:“她是我的患者,做為大夫,為病人服務并不只在醫院中進行。”
婦產科一位前輩曾說過,醫生應有很高的人文修養,不可見病不見人,不可只醫病不醫人。婦產科醫生更有其特殊性,面對的是女人,是為人妻為人母者,是集家庭、后代于一身者,不可稍有疏忽和懈怠,更應得到尊重與關愛。婦產科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人學,一種藝術與哲學。劉永利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說:“當婦產科醫生,第一要膽大,第二要心細。兩者是矛盾的,也是相輔相成的,膽小怕事反而容易出事,膽大心不細也容易出事,只有膽大心細才能更好、更快地為患者解除痛苦。”
專家簡介:劉永利 1988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徐州醫學院兼職副教授,徐州醫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秘書,徐州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曾多次到北京、上海學習宮腔鏡技術,從事婦產科工作近20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曾獲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項。
專業特長:各類難產的判斷與處理,各種復雜婦科手術、宮腔鏡手術。
專家時間:周二全天 周五上午。
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