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張長嶺訪談錄
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一個有著40多年歷史的醫院。40多年來,醫院從一個衛生室發展成為專科門類齊全、專業特色顯著的綜合性大醫院。但在發展過程中,三院曾走過一段彎路:10多年前的兩起負面事件在全國曝光,醫院的社會聲譽大幅度下降,經濟效益下滑,醫院負債累累。2004年,張長嶺接任三院院長。
記者:有人說過,“三院院長受命于危難之中”?
張院長:說實話,三院曾有過輝煌的歷史——醫院曾建起全市醫療系統第一座高樓,引進了淮海經濟區第一臺直線加速器,在淮海經濟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我們也走過一些彎路:1996年,三院的“以物代藥”問題被中央電視臺曝光,1997年的“錯嬰事件”也被多家媒體反復曝光。這兩個負面事件影響了三院的整體形象,醫院的信譽度、社會認可度大幅度下降,經濟效益直線下降。到2000年,醫院負債達到上億元。
記者:接下這么重的擔子,張院長是如何化解壓力的?
張院長:這幾年,我感覺自己一直在與全院干部職工一起團結協作、在壓力中前行。剛來時醫院人心渙散,職工隊伍思想不穩定,干部職工對醫院的前途感到渺茫。當時,我想得最多的、急于想做的,就是如何穩定職工隊伍,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干部職工的熱情,凝聚人氣、鼓足勇氣,給大家希望。
記者:以前三院的工作是“一加一小于二”。你針對當時的現狀,提出了著名的醫院文化建設理論——“鷹雁文化”。“鷹雁文化”的核心含義是什么?
張院長:“鷹雁文化”是我在醫院管理中探索出的思想結晶,也是針對三院情況總結出來的經驗。在任何工作中,在任何情況下,人是需要一種精神的,是需要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支撐。當時三院人心不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和諧。鷹是一種力量巨大、個性張揚的動物,而雁則是一種性情溫和、善于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的動物。兩種動物的品格力量相融合,優勢互補、團結協作,才能形成合力,無往而不勝。
記者:近年來,三院的腫瘤專科、職業病防治、微創專業等在徐州地區都非常出色。請張院長介紹一下好嗎?
張院長:醫院生存、發展最基本的生命線是醫療質量、信譽和技術。近年來,我們把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作為醫院發展的主線,從基礎抓起、從醫療的每個環節抓起。我們強化醫護人員三基本訓練,多次在市衛生局舉辦的三基本考核中獲得好成績。我們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形成大綜合、大專科的特色。三院是徐州市腫瘤醫院,腫瘤放療、腫瘤化療技術在全市領先。我們還是徐州市職業病防治醫院,其中職業病防治、中毒專業也處于先進水平,我們普外科在全市最早開展腹腔鏡等微創外科,目前,徐州市微創外科質量控制中心就設在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