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院長講壇:“全院76個臨床科室及相關醫技科室的骨干力量全部參與”“輻射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近20個地市、147個縣區”“22家二級以上醫院、175家鄉鎮衛生院都可見到專家的身影……”陽春三月,作為淮海經濟區規模大、綜合實力強、技術水平高、百姓口碑好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徐州市中心醫院“千名醫生下基層送健康”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中。
“組織實施‘千名醫生下基層送健康活動’,是醫院落實新醫改要求,切實發揮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龍頭作用推出的系列活動之一。”徐州市中心醫院院長張培影提出,要通過“派出一個團隊、帶好一所醫院、培養一批人才、服務一方群眾”,樹立中心醫院為社會承擔責任、為大眾呵護健康的良好形象,為提升徐州整體醫療水平盡力,為新醫改的實施和推進打造出工作亮點。”
醫改思考:全社會共同努力
面對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關于醫改問題積極建言,開展分級診療、完善醫生薪酬制度、回歸醫院公益性等,再次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醫療改革應該達到調動積極性、體現公益性、政府可持續性這三個目的。”作為江蘇省人大代表,張培影認為,去年4月啟動的藥價改革確實給群眾帶來了實惠,并對醫改怎樣在“深水區”探路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極力呼吁全社會重視醫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從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六個方面加大對城市公立醫院的投入,希望接下來政府能夠具體落實。”
同時,張培影也為策應醫改身體力行。“十二五”期間,徐州市中心醫院成立“院醫改工作領導小組”。張培影親自擔任組長。在他的帶領下,徐州中心醫院目前是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先后榮獲全國改革創新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全國改善服務創新醫院、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用戶滿意服務單位等榮譽稱號,2015年底高分通過省衛計委組織的三級甲等醫院復核評審……
一項項榮譽和實績背后,是徐州中心醫院作為徐州市的龍頭醫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切實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讓基層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偏僻地區的農村群眾不用到大城市醫院即可獲得便捷、優質、高效的基本醫療服務。
醫療藍圖:五大通道助建區域醫療中心
對于徐州中心醫院的發展,張培影也有著清晰而明確的規劃:堅持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科研創新,加快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文化建設,全方位推進醫院建設,落實對口幫扶,全力構建全方位覆蓋淮海經濟區的醫療發展五大聯結通道。
一是成立對外聯絡服務中心,建立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通道。以徐州為圓心,加快對半徑100公里周邊城市的輻射。所有醫保、農保均實行雙向轉診。二是成立疑難病癥會診中心,建立疑難病人診治綠色通道。開展遠程醫療會診,與北京協和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建立業務關系,同時由各學科帶頭人牽頭定期組織淮海經濟區疑難病會診,解決老百姓到大城市看病難的問題。三是成立學術活動中心,建立學術交流合作通道。四是成立人才培訓中心,建立人才培養使用通道。五是成立中心實驗室,建立科研攻關通道。
“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醫療中心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徐州市中心醫院將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個重任。”策應醫改,張培影心中謀劃著一張造福淮海經濟區群眾的藍圖。
醫者仁心:百姓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
作為院長,張培影曾說:“醫院就是服務,百姓的呼聲和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優質服務是一種品牌,醫院服務已經成為醫院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一種要素,在醫療服務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戰略。”
張培影表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期公立醫院改革精神,始終堅持技術、制度、科研創新,加快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建設和加強文化建設,力爭2016年門診量突破309萬人次,出院病人數突破18.7萬人次,手術例數突破7.05萬人次,努力實現醫院發展戰略的“五個轉變”:一是發展方式上,由數量規模型到質量效益型轉變;二是發展目標上由醫療為主的綜合性醫院向與教研融合的醫院發展;三是功能定位上由臨床為主的綜合性醫院向產學研一體化醫院轉變;四是管理方式上由制度管理到制度加文化管理轉變;五是人才建設到由單純的人才培養到向學術團隊培養發展。”
張培影坦言,希望醫院能夠由大到強,成為淮海經濟區的醫療中心,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轉自《新華日報》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