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頻道:腦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統稱。又稱“腦卒中”,它分為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和混合性中風三大類。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影像科主任徐凱介紹,缺血性中風占腦中風患者總數的60%-70%,包括短暫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和腦栓塞,后兩者在臨床上不易區分,統稱為腦梗死。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混合性中風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在一定的時間內相繼發生。
統計表明,我國腦中風年發病率為6.6%,死亡率為1%。全國每年至少有150萬例新發腦中風病例,約100萬人死于此病,重度致殘者約占1/3。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影像檢查在腦中風診治中的應用
徐凱教授說,影像學是近年來臨床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多種影像學新技術不斷發展、創新、豐富,使疾病的診斷更加迅速、準確,使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治越來越多地變為了現實。
目前腦中風的早期發現和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的檢查。徐凱教授介紹,腦中風的影像檢查主要是頭顱CT和磁共振檢查,其手段多種多樣,有CT平掃、CT增強、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平掃、磁共振增強、磁共振功能成像,如:彌散加權成像(DWI)、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譜分析、血管造影(MRA)等。
一、發現病變
“時間就是大腦”的提出,是指快速診斷、治療的意義。對于腦梗死患者,發病后6小時內可能有溶栓價值,可以做溶栓治療,如果失去時機,輕則癱瘓,重則死亡。頭顱CT是急性中風患者首選的檢查項目。
頭疼的急診患者通過頭顱CT檢查,可以迅速判斷是否有腦內出血的情況或者是其他的病變。高度懷疑為顱內動脈瘤的患者在CT平掃后應選擇CTA檢查,它可以明確診斷,并盡早確定治療方案,為搶救生命贏得時間。
二、評價病情的程度,幫助確定治療方案
據徐凱教授介紹,腦出血患者通過CT平掃可以評估出血量的多少,如是少量的腦內血腫,保守治療就可以,無需開刀。如果出血量大于30毫升,就需要手術治療。
腦梗死患者也可以做磁共振檢查。腦缺血的早期診斷、急性腦缺血早期缺血部位細胞內水腫在磁共振彌散加權像上表現為高信號。所以在腦內發生栓塞、血流中斷后幾十分鐘內,發現病變和病變部位、指導治療。此外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腦梗塞并發腦內出血,通過CT或MRI可以發現,及時修正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