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副對子送給當今學術界的某些人也很恰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以自己的一偏之見而去對自己并不真懂的東西妄發言論,也不要因為自己是某一學術領域的權威就把自己當成能夠指點一切的大師,你不是亞里士多德,你的智慧還沒高到像他那樣成為十門學科的創始人。我不懂足球,假如讓我到中央電視臺作一場足球比賽的解說,恐怕全國的球迷會把我罵死,他們會覺得我很無知,很無聊。那為什么那些對中醫一知半解,甚至一點不懂中醫的人發表一些那樣的無知言論,就有那么多的人附和呢?
徐州預約熱線:0516-85707122 |
最近聽說北京有幾家大的綜合性醫院取消了中草藥房,我們這里也有的醫院跟上了這一時代的步伐,取消了中藥房。如此一來,中醫就更沒地位了,處境就更艱難了。大廈將傾,我提議我們所有對中醫有感情的人都站出來為中醫振臂吶喊!但是光吶喊是沒用的,如果我們拿不出實實在在的讓人信服的療效,那就好比兩軍對壘,你光在那擂鼓吶喊,卻派不出一員能夠前擒敵的大將,就成了嚇唬人,光嚇唬人是沒用的。我覺得我們作為中醫人,面對當前中醫的處境,不能一味埋怨,要看看我們自身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太缺乏真正懂中醫、能用中醫看病的人。
那么怎樣才算真懂中醫,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用中醫看病呢? 已故名中醫岳美中老先生曾經將中醫分為五等(其實西醫也可分為此五等),前三種分別是:初等醫生也叫開方醫生、二等醫生叫用藥醫生、三等醫生叫辯證醫生,這都是很初級的中醫,就不值得細說了。四等醫生叫入細醫生,能夠純熟地運用中醫理論辯證論治,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遇著復雜的病,一經他手,別人治不好的病,他能治好許多,一方一藥之投,看似平淡,而漸入佳境,在從容和緩之中,即愈大癥。這種醫生內里蘊藏了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堪稱名醫。提到名醫我又想多說幾句,大家可以看一看,現在的名醫可不算少,什么國家級名中醫,省市級名中醫,但真正像岳老先生說的這種名醫又有幾人呢?他們那個頭銜是靠什么得來的呢?一位關心我的前輩曾不止一次地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要靈活點,不要光在那看書、看病,你看病看得再好有什么用?現在人家晉升、評比不看你這個,要看你發表了多少論文,有沒有課題,有沒有成果。你每天看那么多病人,晚上又要看書學習,浪費時間,要現實點,他給我舉了本市某某人,年紀輕輕就當上名醫了,那是人家沒幾個病人,不忙,有時間去做那些東西。我認為恰恰是這幫人敗壞了中醫。我們作為中醫人有責任去從提高臨床療效的角度來肩負起振興中醫的責任,做一個能用中醫看好病的中醫大夫,而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這些虛名上。
中醫人都應知道張仲景在他的《傷寒雜病論》原序中說的:“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未,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第五等醫生,也是最上等的醫生,別人治不好的病,一到他手,往往妙手回春,辯證分析,準確細微,論治方藥,貼切對癥,岳老先生當時就曾感嘆這種醫林妙手,所見甚少,何況今日?
我覺得只有到了第四、五等醫生這個層次,才算是真懂中醫了,才算是真正的中醫。但是要達到這個層次談何容易呢?這是由于中醫的理論基礎源于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這一學術體系的構建受到了諸如道家思想、周易等等的影響,所以你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些東西不理解,甚至是不相信,你怎么能真正理解中醫呢?
舉個例子吧:天人相應、整體觀這些都是我們搞中醫的人成天掛在嘴上的東西,你真正理解了嗎?你會應用了嗎?我們看一看這個自然界,從春到夏,天氣漸漸變暖和了,從夏到秋再到冬,天氣又漸漸變冷了,這是誰在掌握著這個大自然的寒熱溫涼的變化呢?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哪位圣人,是自然界的六氣,也就是風寒暑濕燥火,這也是我們中醫所說的六氣,是三陰三陽六步運氣,在這期間又會出現雷雨大風、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這就是這六氣失常變為六淫或三陰三陽不循常道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