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專家訪談:2017年7月28日是第七個“世界肝炎日”。我國是肝炎大國,疾病負擔較重,病毒性肝炎也一直是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徐州市傳染病醫院也迎來了一個肝病就診的高峰期。
夏季食欲不振 竟然患上了肝硬化
隨著三伏天的到來,溫度一天比一天高。和其他市民一樣,陳先生也喜歡吃冷飲、喝冰啤、吃大排檔來消暑。
最近幾天,陳先生的食欲越來越差,不想吃飯,每天也無精打采的,顯得異常疲憊。剛開始,陳先生也沒有在意,以為只是高溫燥熱引起的食欲不振。后來,他聞到油膩就惡心想吐,皮膚也開始發黃,這才趕緊到市區一家綜合醫院的消化內科就診。在做了一系列檢查后,醫生發現陳先生的肝功能呈陽性,診斷為肝硬化。隨后陳先生又轉到市傳染病醫院就診。
“很多患者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是自己卻并不知道,往往發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才發現自己曾感染上肝病。”徐州市傳染病醫院副院長王春穎表示,成人機體免疫功能已發育完善,乙型肝炎病毒一旦進入體內, 免疫功能即可識別, 并將其排出體外,所以即使感染上乙肝病毒也不易慢性化。一般成人發病,都是在圍生期或嬰幼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因處于免疫耐受期,沒有能力清除乙肝病毒,導致長期潛伏在體內。
在診治過程中,陳先生仍然非常疑惑:不痛不癢,不知不覺,怎么就發展為肝硬化了呢?王春穎表示,肝炎的發展具有隱蔽性,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少數患者甚至沒有任何感覺,當出現較明顯的臨床癥狀時,可能已經發展到肝硬化或者肝癌了。
王春穎提醒,市民要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要定期到醫院進行隨訪,一旦肝功能出現異常,就要立即進行相應治療。與乙肝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人,要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病毒感染。
夏季肝病高發 注意飲食作息
夏季,高溫蔓延,細菌、病毒滋生,冷飲、海鮮、燒烤漸漸成為一些市民飲食中的主角,而人體的免疫力系統也處于一種“脆弱”的狀態。
“雖然一直有積極進行治療,但每到夏天,病情時不時的就會復發,讓人防不勝防。”34歲的張先生一臉無奈的說道,兩年前的夏天,他因為疏忽大意,病情差點發展到肝硬化,自那以后他就變得格外警惕,每到夏天都會及時到是傳染病院進行復查。
“肝炎發病有一定的季節特點。甲肝和戊肝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在夏季食用生冷不潔的食物后,可感染發病;乙肝、丙肝則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傳播為主,在夏季人的免疫力下降,也易誘發肝炎的發作。”王春穎表示,引起肝病的原因很多,我國以病毒性感染為主,但過量飲酒、過度肥胖和濫用藥物及保健品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藥物性肝炎。
同時,王春穎表示,大多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免疫系統和病毒處于一種平衡狀態,只具有傳染性,不會發病。但他們的這種免疫平衡狀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熬夜、過度勞累、飲酒或者手術期等,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肝炎病毒復制活躍,可激發機體的免疫反應,造成肝細胞損害,從而導致肝病的發作,急性肝壞死甚至會危及生命。
正確認識肝炎 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我國是乙肝大國,所以許多人一談到“肝炎”,便談“肝”色變。王春穎表示,許多人對乙肝的認識不足,甚至存在誤區。“乙肝主要是通過母嬰、血液和性生活傳播。但成人擁有正常的免疫力,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會被傳染。”
在肝炎的門診里,常常會有許多女性患者咨詢:患有乙肝或者攜帶乙肝病毒能不能懷孕?會不會遺傳給孩子?王春穎表示,乙肝有家族易感性,沒有遺傳性。如果母親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或者是乙肝患者,血液中病毒量較多的情況下,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傳染給孩子,但只要通過有效的母嬰阻斷,包括孕期、圍產期的保健治療,乙肝疫苗的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等,阻斷率可以達到95%以上。王春穎提醒,許多兒童的肝炎病毒的感染主要發生在日常生活的親密接觸中。如果家中有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應盡量避免與嬰幼兒太過親密的接觸。他們的體液、血液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嬰幼兒如果有濕疹、小傷口、口腔潰瘍,很容易造成間接感染。
目前,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辦法。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接種程序。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內接種。由于乙肝疫苗的全面普及,新生兒乙肝病毒感染率大幅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也已經降到了7%以下。“也許再過個幾十年,乙肝的危害會隨著乙肝病人的減少而大幅度降低,乙肝病毒可以完全消除掉。”王春穎表示,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標。這個目標的成功實現,不僅是醫生的責任,也需要各行各業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
另外,王春穎指出,接種乙肝疫苗并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部分人乙肝抗體水平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此當表面抗體的滴度下降到10mIU/ml,市民最好再加強注射一次。
抗病毒治療需長期堅持 愛肝護肝守健康
肝炎目前尚不能徹底治愈,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進展。雖然到現在為止,清除乙肝病毒,對多數病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但就像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我們可以通過長期規范的抗病毒治療,使它的病毒水平降到最低甚至是達到無病毒的狀態,從而改善肝功能,減少或延緩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發生,延長存活時間。
目前,抗病毒治療的藥物有兩大類,一類是核苷類似物,可迅速降低患者的病毒載量,且副作用較小,但需長期服用;還有一類是通過對機體免疫力的調整達到控制病毒目的的干擾素類,不會產生耐藥性。“核苷類似物需長期口服,只有病毒管住了,肝功能才能保持正常,減少或延緩疾病進展。但擅自停藥后,可引起病毒反彈,病情加重,所以服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病人一定需要定期隨訪、不可隨意停藥。”王春穎表示。
醫學上的診治是一方面,對于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也極為關鍵。王春穎在夏季養肝護肝方面,為廣大市民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1) 飲食要清淡。患有乙肝的患者在飲食上要嚴格要求自己,避免飲酒,不吃生冷刺激、油膩的食物,適當多吃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維生素豐富的清淡食物,減少肝臟的負擔。
(2) 作息要規律。正常的應該是從22點左右開始上床睡覺了,因為23點到凌晨3點這個時間是肝臟排毒的時期,也是養肝血的最佳時間。
(3) 運動要適量。肝病病情較重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病情恢復后,可適量的運動,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專家介紹:王春穎,主任醫師,業務副院長,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徐州醫學院兼職副教授,徐州市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傳染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秘書長、江蘇省醫院協會傳染病醫院管理分會委員,曾獲徐州市“三八”紅旗手稱號。長期從事傳染病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對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癥肝炎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尤其擅長肝穿刺活檢病理診斷技術。組織一項省級及多項市級科研課題研究,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多篇,曾獲淮海科技進步二等獎、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曾在徐州市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比賽中獲三等獎。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