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眾所周知,人上了年紀后,由于骨含量的下降,骨質疏松隨之而來,骨骼變得很脆弱,一旦發生磕磕碰碰,很容易會導致骨折。因此,骨質疏松癥被稱為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不過,據徐州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楊六中介紹,很多人都是發生骨折,到醫院就醫時才發現自己出現了骨質疏松,而其實當中老年人出現駝背、個子變矮、腰酸腿疼時,就已是典型的骨質疏松征兆。
疼痛、變形和骨折是最典型癥狀表現
“許多骨質疏松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的癥狀,從門診情況看,不少患者往往都是在脆性骨折后檢查時才發現有骨質疏松。”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中醫師楊六中說。
那么,出現哪些情況,市民就要注意呢?楊主任指出,首先是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輕的時候腰酸背痛,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疼痛明顯。如果出現劇烈疼痛,高度懷疑骨折。其次是脊柱變形。骨質疏松嚴重者可有身高縮短和駝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影響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會改變腹部解剖結構,引起便秘、腹痛、腹脹、食欲減低和過早飽脹感等。
楊主任提醒,對骨質疏松發病風險的忽視,在慢性病患者群體中相當突出,老年人要科學補充鈣和維生素D,一旦發現骨質疏松的癥狀,尤其是腰背疼痛、關節痛,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診療,聽從醫生的用藥和治療指導。
女性發病率高 節食減肥不可取
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6900多萬人患有骨質疏松,近2.1億人為低骨量狀態,女性發病率為1/4,男性為1/7。“女性絕經后是發生骨質疏松癥的高風險時期之一,因為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導致鈣離子更容易丟失,所以我們在臨床中碰到的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比男性更加多見。”楊主任表示,除了身體的正常老化,導致女性骨質疏松高發的原因還與蛋白質的攝入量少、接受陽光照射時間短、體育鍛煉不足等因素有關。
20歲的小青(化名)是一名在校大三生,前幾日因穿高跟鞋摔倒,扭傷了腳踝來到市中醫院骨科就診。經拍片檢查后發現,小青的右腳踝發生了粉碎性骨折。在詢問病史中,小青表示自己平時還有關節酸痛的毛病,特別是頸椎和腰部。醫生建議查查骨密度,結果顯示,她年紀輕輕就患了輕度骨質疏松。
原來,小青在校期間為了變瘦變美,一直采用節食減肥,餓了就只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也不參加任何戶外體育活動。“這些都是導致骨質疏松的不利因素。”楊主任表示,脂肪是身體攝取鈣質等營養的重要橋梁,蔬菜水果等粗纖維攝取過多則會給鈣質吸收造成障礙。節食減肥,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會把骨密度減弱。此外,紫外線有合成維生素D從而幫助身體補鈣的作用,而小青長期缺少戶外鍛煉,再次失去了補鈣機會。
科學補充鈣劑 關注骨密度
人們常說,“吃啥補啥”,想補鈣就多吃鈣片,多喝大骨湯。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單純的補鈣不能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有人吃了10年鈣片,最后還照樣發生骨質疏松。而動物骨頭雖然含鈣,但很難溶于水,因此食用骨頭湯并不能解決骨質疏松患者的補鈣需要。因為除了補鈣外,還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多曬太陽多鍛煉,減少其他危險因素。”楊主任提醒。
楊主任強調,骨質疏松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預防骨質疏松最簡單實惠的辦法就是曬太陽。一般來說,年輕人如果每周能累計曬太陽三四十分鐘,并讓身體15%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就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同時應調整生活方式,飲食最好富含鈣、低鹽、含適量蛋白質;二是進行適當戶外活動有助于骨健康;三是遠離煙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四是防止跌倒等;五是服用適量鈣劑和維生素D,補充骨骼中丟失的鈣質。
另外,骨密度檢查是判定骨質疏松程度的金標準。專家建議,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及早發現骨質疏松,盡早干預,避免出現骨折、癱瘓等嚴重后果。發現背痛、腿抽筋、身高變矮的,這些都是警告信號。
專家介紹:楊六中,骨傷科主任,主任中醫師,教授,徐州市首屆人民滿意醫生,院名中醫。
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畢業后從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專業至今,先后在國家、省級雜志發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主持科研課題兩項。先后開展人工髖、膝關節置換及翻修術、骨盆腫瘤切除術、頸椎前后入路手術、脊椎骨折、腰椎滑脫切開復位、椎弓根固定術等。2001年被評為徐州市十佳青年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擅長于pilon骨折、各種骨與關節損傷手法整復及手術治療,對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有豐富的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四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