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高聰 報道:自2003年徐州市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我院立足實際,面向參合農民,積極做好參合農民就醫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在致力為農村病人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的同時,理順轉診流程、簡化結算環節,從當初的手工結算到現在的電腦結算、從病人需往返多趟才能取得補償金到現在出院當天就可現場取得補償金,使參合農民在我院看上了病、看好了病,為徐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推廣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深入領會新型農保政策,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作為目前淮海經濟區規模較大,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三級甲等醫院,徐州市中心醫院在周邊農村地區有著相當的信譽。據不完全統計,在前來就診住院的病人中有50%以上來自周邊農村,如何讓這些農村病人在我院享受好國家政策?如何認真貫徹執行好上級文件精神,讓參合農民看好病?院領導班子為此專門召開會議,認真學習《市政府關于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研究制訂了我院關于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由張居洋副院長分管此項工作,院社會醫療服務科作為職能科室負責具體的執行落實。
醫院印發了徐四院(2004)1號文件《關于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病員住院管理的有關規定》,對參合農民入院手續、住院期間用藥、出院結算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具體規定;明確責任,各臨床科室科主任、三級醫生對參合農民住院期間的費用負主要責任,管床醫生/護士對參合農民住院的身份進行核對;社會醫療服務科負責檢查督促和管理,每月定期檢查督促。全院醫生人手一冊《江蘇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試行)》。醫院在門診服務臺設“農保病人咨詢處”,在門診二樓住院處專設“農保病人接待登記處”及“農保病人出入院結算處”,在每一個病區護士站放置“農保病人轉診流程”和“農保病人結算方式”說明。
二、抓住關鍵環節,確保參合農民住院安心、放心、順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以來,我們在工作中緊密結合醫院實際,緊密結合參合農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調查、定措施、抓協調,采取逐個突破的辦法,逐步解決了相關環節問題,保證了整個工作的順利發展。
1、抓住網絡這個關鍵環節,實現了即時補償兌現。
2004年病員出院后,需持住院費用清單到縣合管辦打印補償單據再到鎮衛生院進行報銷。實踐中我們發現,參合農民經過這樣的來回奔跑后,往往怨聲載道,非常不滿意。能不能簡化參合農民煩瑣的報銷手續、縮短補償時限?我們與各縣合管辦探討后,主動提出我們自己增加人手,在參合農民離院時通過人工核對,實現現場結算,爾后與縣合管辦內部再協調。這樣做大大減少了病人的往返,為病人節約了時間和費用,受到病人的歡迎。同時這樣做也有利于縣合管辦的工作,分解了本該他們做的一部分工作,受到了縣合管辦的大力支持。
隨著工作的深入,我們又發現人工核對、現場結算的方式盡管減少了病人的往返,緩解了鄉鎮工作人員的壓力,但是隨著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普及,農村參保病人增多、轉診病人增加,僅靠住院處進行費用清單的重新輸入已不能滿足病人需求。即使增加人手、增加錄入計算機的數量,一忙起來仍然出現病人等候時間長等問題。如果能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結算網絡與醫院的局域網鏈接起來,實現數據內部倒換,所有的數據錄入等重復的工作不就迎刃而解了嗎?這樣問題的關鍵就集中到了網絡建設這個關鍵環節上。
醫院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院長鹿均先同志指示要購買容量大、信譽高、質量好的網絡服務器,要一步到位,在基礎工作上搭好高起點的平臺。在進行網絡調試過程中,分管院長張居洋同志現場組織召開協調會,院職能科室信息科、藥劑科、財務科、社醫科共同配合,經過反復探討醫院內部網絡與外圍網絡的接口銜接問題,在確保內部網絡安全的情況下,安裝接口服務器,利用專用優盤進行內外網絡數據轉換。經過努力,2006年3月徐州市六縣一區的農保病人,只要在我院住院,出院時就可現場結算、當場兌現補償金。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病員的往返費用,又真正意義上分擔了縣區合管人員的工作壓力。我院成為淮海經濟區第一家真正實現即時補償兌現的市級醫院。
2、抓住用藥這個關鍵,維護農民合理利益。
參合農民住院后,十分關心到底能報多少醫療費,希望少花錢看好病。為了維護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醫院經過調查了解,對臨床醫生的用藥這個關鍵環節進行了嚴格管理控制。
院長鹿均先同志在各類會議上多次強調要做到“合理診斷、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醫院專門印發了《江蘇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試行)》,指導臨床醫生用藥。明確規定“治療使用的藥物至少60%以上為江蘇省衛生廳規定的品種,自費用藥比例不得大于總藥費的40%。”針對實際工作中,醫務人員接觸病人較多、往往會忽略農保病人的身份,醫院專門制作了“農村合作醫療專用章”,在病人入院核對身份后蓋在病人的入院通知單上。這樣做不僅避免了一些弄虛作假的行為而且有效提醒了管床醫生的行為。對于已經入院的病人,醫院隨時監控。設立專人專用微機監管農保病人臨床用藥,及時督導管床醫生合理施治,合理用藥。職能部門每月兩次隨機進行臨床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2006年起,醫院進一步加大了參合農民住院藥費的控制,對所有超出規定費用的部分,扣除責任醫生當月績效,病人出院時照常兌現給病人。
3、抓住轉診這個關鍵環節,建立急危重病人綠色通道。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病人保險制度下,逐級轉診的病人中不少是急危重病人,為保障急危重病人的救治,醫院特設了醫療綠色通道系統,即從進入醫院,醫療、護理、檢查、后勤等各部門各科室相互協調配合,為病人開綠燈,為施治搶時間,簡化手續,特事特辦。06年09月的一天,社會醫療服務科接到沛縣人民醫院打來的電話,有一位顱腦外傷的參合病人,當地無法治療,病情危重,正在轉往我院的途中。時間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盡管下班時間馬上到了,我們還是通知各相關科室,立即做好準備。一個小時后,當救護車開進院子,急診室立即開始進行初步搶救,腦外科、神經內科、普外科各科室醫生就位,護送直接急診做CT檢查,電梯、病床、搶救器材、護理人員一切安排就緒,辦理住院手續、進行術前準備,十五分鐘后送進手術室。由于搶救及時,病人的病情得到緩解,次日病情穩定后,我們才叮囑家人辦理了轉診手續。
4、規范服務流程,做好細節管理。
針對不少農民到了市區找不到醫院、找到醫院又被“醫托”騙走的現象,我們設計了就醫路線卡,以名片的形式,在上面標有公交車通往中心醫院的每條線路、聯系電話,將名片轉發到各個縣區、鄉鎮,使每一位轉診病人都持卡就醫;在院外設立醒目的農村醫保轉診指示牌;在門診一樓總服務臺設立了農保咨詢處;在住院處結算窗口實施“一站式服務”,結帳、清單打印、核算補償在一個地方就可以全部完成,病人及家屬不需走動,現場便可領取補償金。
醫院社會醫療服務科工作人員,在長期的與參合農民接觸后,深深感到了農民的純樸、善良。她們除了幫助病人結算外,還主動關心病人的生活。她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看病》,通過一個農村病人的就醫過程反映了我院的服務,在多個場合公開演出,受到同行的贊許和觀眾的歡迎。
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如何簡化各縣區轉診手續,統一各縣區結算材料,并加強關注參合農民的受益率,在全市首先提出增加市級醫院急危重及特殊病種的藥物品種目錄。這樣,將為參合農民帶來更大的利益和方便。
三、以衛生支農為載體廣泛聽取參合農民的意見和建議
如何能按照上級衛生工作精神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服務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徐州市中心醫院堅持通過衛生支農,在為農村病人送健康知識、辦實事的同時,廣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主動聽取參合農民的意見建議,不斷的完善各項工作。
醫院開通了與六縣一區合管辦電話,及時與縣區聯系,協調農保轉診及特殊事項相關事宜。每月定期安排人員深入縣區,加強農保工作聯系,現場了解農保病人對就診過程的滿意度。根據農村鄉鎮衛生院的要求,為 提高基層醫療技術水平,醫院免費為其提供醫、藥、護、技人員進修培訓,平均每年達百余人次。同時還定期組織有關專家深入縣區鄉鎮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并為縣鄉舉行多次大型義診活動,平均年義診達10余次。在義診活動中專家義務為廣大農民宣傳農村合作醫療,宣傳保健知識,并解答各種健康問題,免費發放健康教育材料20000冊,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在推行農合工作的三年中,我們經過不斷探索,不斷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我們共接待農保病人二萬余人,現場即時結算補償達8986人,無一例差錯,深得各縣合管辦好評。05年社醫科被沛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其工作人員還被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個人”。如何更好的貫徹執行好上級文件精神,讓參合農民的就醫更加順心、舒心、安心,我們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繼續探索,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深入推行作出應有的貢獻。
2006年度農保病人結算統計
縣區 | 正常轉診(人) | 非正常轉診(人) | 起始時間 |
銅山縣 | 2184 | 490 | 05年7月 |
沛縣 | 1353 | / | 05年9月 |
邳縣 | 1547 | 380 | 06年4月 |
睢寧 | 1999 | 780 | 06年11月 |
新沂 | 185 | / | 06年8月 |
賈汪 | 68 | / | 06年11月 |
合計 | 7336 | 16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