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發病機制可能是:在煙草為主發病因素的作用下,尼古丁作為抗原,使易感者機體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T細胞功能低下和B細胞功能亢進,從而產生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IC)沉積于血管內膜。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變活動期免疫學檢測陽性紊率高,病理有全動脈炎和免疫病理學(如免疫復合物、抗動脈抗體)改變,幾乎不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1)T細胞功能失調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發病中的關鍵作用:輔助性T細胞(T4)與抑制性T細胞(T3)的比例失調,后者百分率下降,前者相對增多,增強了B細胞生成抗體的能力,T4/T3的比值增高與抗動脈抗體抗原結合形成的IC沉積于血管壁,激活補體引起一系列反應,導致內膜損害。
(2)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紅細胞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紅細胞表面的IC基環為血循環中總數的95%,可通過紅細胞表面的IC受體來粘附和吞噬IC,減輕防止IC對血管的損害。
(3)腎上腺皮質受體減少與tAO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最近外國學者發現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腎人腺皮質受體明顯減少。皮質激素對免疫反應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抑制又可消除或減輕變態反應所引起的病理損傷。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情的惡化和發展有控制作用。
(4)補體減少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國內學者發現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補體未能明顯增多,其原因有待確定。近年來對補體、凝血纖溶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網絡系統有所重視。補體可視為一調節蛋白,具有溶解免疫復合物的功能。
徐州血管病首席專家:
徐龍君,主任醫師,徐州老年病醫院大外科主任,徐州血管病首席專家。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從醫三十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普外科甲狀腺、乳腺、膽囊、胃腸、疝氣等手術。 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10余篇,并獲得新技術獎。
特別擅長: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手術治療。十年來已開展此類手術數千例,為徐州地區此類手術數量、質量之首。
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導醫論壇:http://bbs.qcdy.com/ (網上咨詢,網下導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