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有利于骨的健康,還有調節神經肌肉功能和增強免疫機制等作用,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但是,維生素D本身的生理功能是非常弱的,需要經過肝臟、腎臟轉化后,成為活性維生素D,才能更好地發揮上述作用。冬天光照減弱,大家戶外活動減少,皮膚暴露也很少,常常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缺乏維生素D主要危害有:嬰幼兒容易患佝僂病,孕婦、乳母和老人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等。因此,冬季里別忘了補充維生素D,尤其是以下五種人更需注意。
兒童 因為兒童骨骼需要不斷生長,所以對維生素D的需要量就更大一些。缺少維生素D,兒童會生長緩慢,嚴重時甚至會發生佝僂病,出現骨骼畸形。應根據缺乏程度來嚴格控制補充劑量,嚴重者可使用針劑注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攝入量,0~10歲兒童的攝入量以每天400國際單位為宜。
孕婦 由于胎兒骨骼發育的需要,孕婦對維生素D的需求也會增加。許多孕婦出現抽筋等癥狀,雖然積極地補充鈣劑,癥狀卻沒有好轉。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可以每日補充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
絕經后婦女 婦女絕經后,體內易出現鈣流失,活性維生素D合成不足,所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適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否則易出現骨質疏松。
老人 冬季老年人戶外活動少、腎功能衰退,活性維生素D生成減少,也需要適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以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維生素D的補充攝入量以400~800國際單位為宜。
肝腎功能不全者 此類患者維生素D到活性維生素D的轉化受到影響,應該適量補充。
此外,補充維生素D并不是越多越好,若維生素D補充過量就會引起低熱、煩躁、厭食、體重下降、肝臟腫大、腎臟損害、骨骼硬化等病癥,比佝僂病的危害更大。攝入維生素D過量還可能會引起維生素D過多癥,表現為口渴、眼部發炎、皮膚瘙癢、嘔吐、腹瀉、尿頻以及引起人體空腔臟器的異常沉淀等。所以補充前最好檢測血液中維生素D的濃度,根據缺乏程度來嚴格控制補充劑量,切不可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