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髓細胞生長因子藥 要取利去弊
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為基因工程重組產(chǎn)品,對腫瘤化療后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均有明顯的防治作用。該產(chǎn)品可以減輕化療后白細胞下降的程度,縮短白細胞低下持續(xù)的時間,促使白細胞盡快恢復,使化療或放療順利按計劃進行,以提高療效。因此,在臨床腫瘤治療中的應用相當廣泛。
但其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副作用是骨痛,常見的反應還有寒戰(zhàn)、發(fā)熱、惡心、食欲減退、疲乏、頭痛、骨肌肉疼痛及注射部位的疼痛、皮疹,但大多能耐受。其他罕見的副作用包括低過敏性休克、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間質(zhì)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突發(fā)鐮狀細胞病危象等。少數(shù)患者在應用時周圍血中出現(xiàn)幼稚粒細胞,應當停藥觀察。此外,如果在化療前或化療期間用藥,由于藥物動員骨髓的造血細胞增殖,骨髓對化療特別敏感,導致嚴重骨髓抑制,故應避免與化療同一天使用 (急性髓性白血病除外)。
此類藥物臨床上常分為預防性用藥和治療性用藥。預防性用藥即在白細胞未明顯下降時應用,以避免由于化療或放療引起嚴重骨髓抑制。一般從化療結(jié)束后1~3天開始,連續(xù)用藥5~7天。治療性用藥是指白細胞業(yè)已降低后使用,一般希望白細胞盡快上升,所以用量適當加大,但毒副反應有可能增加。
促紅細胞生成藥 要查明貧血原因
化療所致的骨髓抑制是癌癥患者貧血的重要原因。增加化療劑量、多次化療常導致癌癥患者貧血。促紅細胞生成藥(EPO)的應用可使化療所致的貧血患者血色素增加,減少輸血量,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近年有文獻報道此類藥物有促進腫瘤生長危險,如果過量使用該產(chǎn)品,可能會使癌癥患者病情惡化甚至加速其死亡。故接受同步化療的非髓性血液腫瘤患者,如骨髓瘤、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患者,應先接受化療或強的松治療,觀察腫瘤退縮后的血象再考慮是否使用本品。如果化療后血紅蛋白沒有升高,可考慮使用本品,對于可治愈性腫瘤應慎用。
此類藥物在治療期間及治療結(jié)束后應密切觀察相關毒副反應。高血壓患者用藥前應控制血壓,并在用藥過程中監(jiān)測血壓;有血栓形成可能的患者,控制血紅蛋白,以減少血栓形成危險。
目前對于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出現(xiàn)貧血時,應查明貧血的原因,予以對因治療。
促血小板生成藥 要關注出血危險
血小板低下為惡性腫瘤化療常見毒副反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 )和白細胞介素-11(rhIL-11)已進入臨床,它能降低患者因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嚴重程度,并縮短持續(xù)時間;減少輸注血小板量,具有明顯促進血小板恢復作用。
此類藥物為生物制劑,用藥期間應注意(1)過敏反應。(2)以全身水腫、呼吸困難、胸腹腔積液為主要表現(xiàn)的液體潴留。(3)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4)血栓危險,近期發(fā)生血栓病者不宜使用。(5)合并嚴重感染者,宜控制感染后再考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