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9月的《臨床內分泌學和代謝雜志》(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7;92:3076-3081.)上的一項報告,雷尼酸鍶治療期間股骨頸的骨礦密度(BMD)增加與椎骨骨折風險降低相平行。
比利時Liege大學的Olivier Bruyere博士說,某些研究提示,二膦酸鹽監測可以通過骨代謝的生物標志測量來進行。“我們的研究提示,髖BMD評估對于監測雷尼酸鍶治療患者有意義。”
Bruyere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雷尼酸鍶治療3年期間的BMD改變與椎骨和非椎骨骨折風險之間的關系。
研究者報告,股骨頸和總近端股骨BMD的3年增加與新椎骨骨折發生率的顯著降低相關,但是脊椎BMD改變與椎骨骨折的發生率不相關。
股骨頸BMD每增加1%,新椎骨骨折的風險降低3%,總近端股骨BMD每增加1%,椎骨骨折風險降低2%。股骨頸BMD,而不是總近端股骨或腰椎BMD的1年增加,與3年的新椎骨骨折減少相關。1年或3年BMD改變與非椎骨骨折的發生率之間無相關性。
Bruyere總結說,研究監測BMD是否可以改善患者對這種藥物的依從性和堅持性會是十分有趣的。
閱讀下一篇
文迪雅引發不良反應的報告數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