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吃藥,天經地義,但濫用藥物則會適得其反。抗生素是一類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藥物,有些人一感冒發熱就自作主張地吃抗生素,這樣做有許多隱患。尤其是在基層,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現象較為嚴重,如用抗生素時缺乏抗生素使用指征,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或超大劑量使用,或用藥劑量不足。
其中,最為普遍的是超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最容易被忽視的是用量不足。特別是一些經常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他們或懼怕抗生素不良反應,或懼怕細菌耐藥性,于是在服藥過程中,自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和使用劑量,結果走向了不合理用藥的另一個極端,同樣危害身體健康。人體感染細菌初期,細菌量比較大,它們會通過分裂進行繁殖,而每分裂一次會有極少的細菌發生變異,從敏感菌變為耐藥菌。如果抗生素使用劑量充足,敏感菌與耐藥變異菌都可以被殺滅,感染得以控制;但如果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體內藥物濃度達不到殺死細菌所需要的水平時,就會出現敏感的細菌被殺死,不敏感的細菌成長壯大起來,結果不但感染得不到控制,還會使耐藥菌越來越多,給以后的感染治療帶來困難。
所以,應用抗生素,首先是掌握用藥指征,一旦用藥,就應遵守“足量、足療程”的原則。
閱讀下一篇
阿昔洛韋的不良反應就是腎功能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