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9月2日是巡回醫療隊正式開始義診的第一天,隊員們一到醫院,看到在門診排隊等候的患者馬上投入工作,藏醫院領導為了方便專家們開展工作,安排了相應科室醫生陪著醫療隊專家一起義診,就診患者中,有很多老人和婦女,有許多是從很遠的牧場一大早趕過來的。可能由于地理環境和工作生活方式的原因,患者中有大量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醫院的安排下,這些患者分別到風濕科,骨傷科和針灸科就診,雖然三個科室的四個專家同時接診,仍然忙得連喝水的時間也沒有。
由于語言不通,很多牧民既聽不懂,也不會說漢語,陪同的藏醫院的醫生就成了翻譯,這些因素也讓我們的診療速度比較慢,專家們就利用翻譯的空當,也和醫院的醫生們進行業務溝通,并對相關疾病的診斷要點,治療方案進行了講解,當地醫院醫生認真學習的精神也讓醫療專家非常感動。
除了陪著專家問診的醫生,其他醫生也利用工作的空隙到門診和專家交流咨詢,不到半天的時間,專家和當地醫生已經成為了好朋友,彼此也都互加了微信。
相對于風濕科、骨科、針灸科專家來說,皮膚科和婦科的兩位專家更加辛苦,皮膚科和婦科病人數量并不比其他科室少,因為沒有相近專業的專家幫助,工作只能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進行。但兩位專家不叫苦不叫累。特別是婦科的徐曉慶醫生,由于前一天有些高原反應,晚上休息不好,本來大家都擔心她的身體,但一到診室,她即刻投入工作,立刻忘了不適和疲勞,耐心和患者交流,交代患者用藥及生活的注意事項。陪同徐曉慶義診的是當地婦科的主任,主任不僅自己陪著,還帶領著科室其他幾個醫生一起學習觀摩,他們的好學精神也讓徐曉慶非常感動。徐曉慶在義診的同時,針對具體的疾病對她們進行了相關的知識培訓。
皮膚科陳桂升醫師除了義診,還擔任著巡回醫療隊秘書的任務,但由于病人較多,本來的拍照任務只好交給當地醫院的同志來幫忙。皮膚科除了開藥外,還有許多中醫非藥物治療,陳桂升醫生一邊給病人治療,一邊對陪同的當地醫生進行了耐心指導和培訓,當地醫生也非常認真,虛心好學,有些治療很快就能獨立操作。
另外,還有功能科李高同和影像科王波兩位專家,本來認為沒有具體任務,不會很忙,但一到醫院就被相關科室主任請到現場,在那里不光是有大量的病人等著他們會診,還有很多專業方面的問題等著他們講解咨詢,所以也和門診專家們一樣,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院感科陸露也一直由當地醫院院感科主任陪著,對全院院感工作進行梳理,并對疫情防控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
在義診的過程中,藥浴科醫生告訴專家,病房有一位患者膝關節大量積液,顧向浩立即前往病房,指導當地醫生對病人進行關節腔穿刺,這也是當地醫院開展的第一例關節腔穿刺術。
針灸科齊光輝主任發現,這家醫院并沒有開展耳穴壓豆、放血等技術,立刻組織當地醫生對耳穴壓豆等技術進行培訓,并立即對一些就診病人進行了現場治療,當地醫生也很快掌握了此項技術。
當地影像科由于缺少診斷醫生,很多片子特別是核磁共振的診斷有一定困難,當時王波醫生就和他們達成建立遠程會診的意向,并立即和徐州市中醫院放射科嚴金明主任聯系,在嚴金明主任指導下利用現有條件,開展了遠程閱片會診工作,接下來將進一步進行對接,完善流程,做好遠程會診工作。當天下午,遠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嚴金明主任通過遠程醫療平臺發來了第一張診斷報告單。
義診快結束的時候,藥浴科收治的一名右下肢疼痛的患者,患者已住院兩周,活動受限,診斷不明。副領隊張基棟接到當地醫生的會診申請后,立即組織風濕科、骨傷科、針灸科、皮膚科、影像科進行了聯合會診,針對病人情況提出了詳盡的診療方案,時超主任結合患者情況,給患者進行金黃膏外敷對癥處理,并利用這個機會對科室人員進行了金黃膏的配治及外敷的培訓。
第一天的義診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忙碌,大家好像都忘記了自己身處高原,忘記了缺氧。大家胃口大開,食堂的奶茶和糌粑也成了對隊員忙碌工作的最大獎賞。
一天的巡回醫療工作,也讓全體隊員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當地患者還是當地醫護人員,都表現出對巡回醫療隊的渴望,當地患者和醫護人員對專家們的尊敬、信任和熱情,也讓全體人員非常感動。他們紛紛表示,一定在接下來的義診工作中不辭辛勞,爭取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苦,和當地醫護人員建立長期聯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當地醫院解決更多的技術難題。
第一天的醫療工作是忙碌和充實的,也是累并快樂的一天。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