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發癥”,據了解,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在神經系統發生的多種病變的總稱,是糖尿病三大并發癥之一,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發病率高,癥狀出現早。但是由于其隱匿性,很多患者到后期才發現自己發生了此種并發癥,從而錯失最佳診療時間,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近日,全程導醫網小編走進徐州市中醫院,請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許惠玲為我們介紹關于糖尿病周圍神經變的相關知識。
糖尿病患者出現四肢異常(疼痛、麻木)等癥狀要警惕
許惠玲主任介紹,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后者尤為常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其發病率與病程有關,有近60%-90%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其中30%-40%的人無癥狀。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但以感覺神經最為常見,產生疼痛、麻木、發涼、蟻走感、燒灼感等,嚴重影響糖尿病人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診斷并不難,有糖尿病史,并有四肢(至少雙下肢)感覺異常,如疼痛、麻木、發冷、灼熱感、蟻走感等,雙側或者一側踝反射減弱或者消失,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減低。滿足以上條件后,還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如甲狀腺疾病、尿毒癥、酒精中毒等。
60歲大媽患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西醫結合治療促緩解
60多歲的王大媽得糖尿病已近10年了,雖然一直使用藥物控制血糖,但畢竟患病時間長了,一些并發癥也找上門來。前不久,王大媽的雙腳開始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總感覺到雙腳火燒火燎的,總想弄點涼水冰一冰,夜間睡覺還會出現像電擊一樣疼痛,嚴重影響了睡眠。
王大媽把這些癥狀告訴了自己的女兒婷婷,婷婷聽王大媽講完之后,就上網查了一下,王大媽的這些癥狀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都相符合,為了以防萬一,婷婷立刻帶王大媽找到了徐州市中醫院內分科主任許惠玲。通過檢查,許主任告訴王大媽,她的癥狀確實是糖尿病的并發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好在發現及時,可以通過中西醫結合進行治療。
治療期間,許惠玲主任在采用西藥嚴格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配合中藥內服,外用中醫院自制足浴液浸泡外治,一個療程后,王大媽的癥狀得以緩解。
許惠玲主任表示,一般患者確診以后,首先進行的是糖尿病的常規治療,即糖尿病飲食、糖尿病基本教育、運動療法、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等,使血糖控制達標或基本達標。同時,常規靜滴甲鈷胺(維生素B12制劑)、硫辛酸、以及活血化瘀中藥。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加中藥辨證施治內服飲片及外用足浴。
最后,許惠玲主任提醒廣大糖友,應重視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血糖控制藥物的應用并不能完全杜絕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所以配合飲食療法、運動治療有利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情的預防和康復。如果出現癥狀應盡早就診治療,抓住早期治療,效果好、療程短,減少病情帶來的痛苦感。
專家介紹:許惠玲,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教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會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糖尿病研究會理事,徐州市醫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1 988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多次參加醫學會舉辦的內分泌科及腎病科主任高級研修班。曾在全國中醫腎病醫療中心——江蘇省中醫院腎內(內分泌)科,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進修學習。從事中醫內科悔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長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胃腸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糖尿病性尿潴留、尿失禁等各種并發癥:甲亢,甲減及亞臨床甲減:痤瘡,黃褐斑及汗出異常:急1曼,I生腎/l、球l腎炎,慢,生腎功能不全等內科疑難雜癥,自制制劑“降糖丸”,“消糖丸”,“清腎丸”,“益腎丸”應用于臨床多年,取得滿意療效。在核心醫學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數篇,并獲論文獎。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周五上午,周二、四下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