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耳穴壓豆保健法逐漸被大眾所接受。耳穴療法在我國歷史悠久,而以此為理論基礎的耳穴壓豆法由于取材容易、操作簡便、經濟實惠、便于攜帶等,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人體某一部分有病時,就會反應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這些部位就是耳針治療的刺激點,統稱為耳穴。
耳穴壓豆法,是用膠布將藥豆(王不留行籽)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又稱耳廓穴區壓迫療法。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對應在耳朵上,然而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哪里不好呢?主要就是用探刺法,輕刺一個穴位,如果有酸脹痛感,就是找對了穴位。便秘、眩暈、高血壓、失眠……這些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毛病,用中醫的耳穴壓豆治療,有著不錯的療效。在穴位的選擇上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根據中醫理論選穴,如失眠選心穴;根據疾病相應部位選穴,如胃病選胃穴,肝病取肝穴;根據現代醫學原理選穴,如高血壓取降壓溝;根據臨床經驗選穴,如癲狂選神門。因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多夢的患者在神經科較為常見,因此神門、皮質下、心三穴是我們選用最多的穴位,這是因為神門、皮質下為全耳安神效果最佳的穴位;而“心主神明”,睡眠障礙多與心氣不足、心血失養有關,故心穴為安神要穴;伴有頭痛者配以枕穴;伴有耳鳴者配以補腎聰耳的內耳、外耳、腎穴。住院病人大多情志不暢,而肝主疏泄,可以調節情志及氣血運行,故肝穴也常被選用。本科室現在開展的眩暈、胸痹、心衰、心悸及失眠病人配合耳穴壓豆,均取得不錯的療效。
雖然耳穴療法看上去很安全,不吃藥,不打針,操作簡便。但如果大家以為僅在耳朵上貼幾下、按摩幾下就能起作用,那就錯了。耳穴療法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在辯明病癥,找準穴位的情況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這一療法還是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切不可盲目亂用。
最后說一下耳穴壓豆的注意事項:
1、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
2、夏天易出汗,貼壓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
3、如對膠布過敏者,可用粘合紙代之。
4、耳廓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
5、對過度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年老體弱、孕婦按壓宜輕,急性疼痛性病癥宜重手法強刺激,習慣性流產者慎用。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