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 徐礦總醫院:驚心動魄!完全離斷!徐州這些醫生緊急救助……

李先生是河南人,在安徽宿州打工時,右小腿不慎被工地上的鋼絲繩絞傷,自膝關節下方約5厘米處斷離。李先生只記得自己受傷站不穩倒地,醒來后發現地上一灘血,小腿在自己半米開外。工友迅速撥打120求助,在120的指導下將斷肢放入塑料袋,且用冰塊冷藏。
當地醫院簡單包扎且評估傷情后建議李先生轉院到上級醫院。宿州120又將患者送到徐礦總醫院。
患者入院時已經出現失血性休克癥狀:頭暈,冷汗,乏力,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皮膚發紺。
綠色通道分秒必爭
徐礦總醫院創傷中心立即啟動創傷急救預案,開啟綠色通道。急診為患者開通靜脈通路、止血、快速補液、備血、輸血,完善影像學檢查,快速召集多學科會診。,時長01:45手足顯微外科醫生周興火速趕到,初步評估傷情,患者右下肢離斷,創緣不齊,挫傷嚴重,傷口內重度污染出血活躍。斷肢蒼白,完全無血運。此時患者心率飆升至140次/分,血壓跌至60/40mmHg,患者痛苦得無法出聲,奄奄一息,病情極其危重。面對“損壞”如此嚴重的肢體,是選擇保肢還是截肢?截肢手術相對容易,但對患者的負面影響是終身的;保肢,意味著復雜的手術和巨大的風險,艱辛的過程對醫患雙方都是挑戰。
考慮到患者是家中的頂梁柱,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手足顯微外科、麻醉科、ICU、普外科等多學科MDT聯合會診,通過全面的術前討論與評估后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
在患者強烈的保肢意愿和決心下,手足顯微外科決定迎難而上,為患者打贏這場“保肢戰”,盡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保全肢體。患者被緊急送至手術室。
黃棟梁、周興手術團隊憑借多年來處理復雜危重患者的經驗,快速實施麻醉,初步穩定了患者生命體征。徹底清創、短縮肢體、外固定支架臨時固定、顯微鏡下吻合修復動脈及靜脈、神經,肌肉修復、創面撕脫皮膚回植、負壓引流。
恢復血運手術成功
患者小腿整個離斷,傷及的組織非常多,解剖比較復雜,術中要把離斷的骨骼、肌腱、神經、血管全部重建連接,任何一環都不容有失。
術中,醫生小心翼翼地將損毀的肌肉清除,對創傷面進行清創處理,將離斷的手臂用固定針固定。找到血管、神經、肌腱的斷端,縫合斷裂的肌肉,再在顯微鏡下縫合血管神經。
“斷肢再植術對血管的吻合度要求很高,稍有差池,極易因血流不暢導致血栓而引發壞死。”周興說,“通常來說,受傷后6到8小時沒有供血,肌肉就會壞死,因此時間就是患者的小腿。”
手術過程步步驚心。顯微鏡下飛針走線,手術臺上拼盡全力。術中吻合了7條深靜脈和11條淺靜脈促進血液回流,此外還吻合了6條神經。術中還發現腓總神經、脛神經及分支缺損,又取同創面內皮神經游離移植橋接吻合。
所有神經、血管吻合后,松開止血帶,患者右足肢端再次泛起紅潤,冰冷的足趾恢復了溫度,手術結束。

判斷斷肢再植手術是否成功,接上斷肢只能算第一步,患者需渡過感染期、創面修復及功能難關才是真正的成功。盡管手術順利結束,醫護人員仍嚴密跟蹤患者各項指標變化以及恢復情況。幸運的是,經過一周不間斷觀察后,患者未出現血管危象癥狀,血運重建完好,毛細血管反應良好,成功度過危險期。
意外斷肢事故發生后,6小時內為再植的黃金時間。周興介紹,肢體離斷發生后,應采用正確的低溫保存方法,盡早送至專業醫院救治,及時建立血管通路。這樣做不僅事關肢體存活,還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提高斷肢再植成活率。(記者 晏菲 )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