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在生活中,大家都會說要“多喝水”,但其實“科學飲水”才能將健康最大化,要做到“科學飲水”,需因人因時調整,既要滿足基本需求,又要避免過量或不足,具體怎么做,一起來看看這份指南。

1、特殊情況如何科學飲水
01.運動前后
運動前:提前30分鐘飲用300~500ml水,以保證身體水分充足。
運動中:每15分鐘左右補充100~200ml水,避免脫水影響運動表現和健康。運動時長大于1小時時,可適當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運動后:心率平穩后少量多次補水,可飲用白開水、礦泉水、淡鹽水或電解質水,建議在運動后6小時內攝入125%~150%的所丟失液體量,也可按每減輕1kg體質量攝入1200~1500ml的液體來進行。

02.洗澡前后
洗澡前:準備約500ml的溫水,在1小時內慢慢喝完。這樣做有助于補充水分,維持身體正常代謝。
洗澡后:同樣需要補充水分,但切忌大口猛灌。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分多次小口飲用,讓身體能更好地吸收水分。
03.夏天
1、增加飲水量:夏季氣溫高,人體出汗多,每日飲水量可增至2000~3000ml,戶外工作者可更多。
2、補充電解質:出汗多時飲用淡鹽水或含鉀、鎂的飲品(如綠豆湯),預防電解質失衡。

04.疾病期
根據醫生建議調整飲水量。
2、特殊人群如何科學飲水
01.老年人飲水量:
老年女性每天至少應攝入1500ml液體,老年男性則至少需要1700ml液體。
飲水頻率:少量多次,每次飲水量100ml左右,分散在一天內進行。
注意事項
避免飲用過冷或過熱的水。選擇白開水或淡茶水為主,不要用含糖飲料代替水。

02.小孩飲水量:
母乳90%以上成分是水,因此對于0~6月齡嬰幼兒,母乳或配方奶已滿足水分需求,無需額外補水;
學齡前兒童2~3歲每天飲水適宜攝入量為600~700ml,4~5歲每天飲水適宜攝入量為700~800ml。
學齡兒童(6周歲到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推薦每天攝入800~1400ml。
飲水頻率:少量多次,培養定時飲水的習慣。
注意事項
避免飲用含糖飲料,選擇白開水或淡茶水等健康飲品。

03.備孕及孕期女性
備孕及孕早期女性建議每天飲水量為1500~1700ml。
孕中期及孕晚期女性建議每天飲水量為1700ml。
04.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每日建議飲水量為2100~2800ml,具體需結合哺乳頻率、環境溫度及身體活動水平調整。
3、解鎖飲水新知識
白水寡淡難下咽怎么辦?
可以在水中加入檸檬片或薄荷葉,也可以飲用淡茶水或自制一些如綠豆湯、酸梅湯等的傳統飲品,但注意不要加糖。更不能用含糖或代糖飲料甚至咖啡代替白水。
如何正確喝茶?
1、不空腹喝濃茶:
空腹喝濃茶,會抑制胃液分泌,影響消化,還可能引發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等“茶醉”現象。
2、不喝燙茶:
避免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
3、睡前不喝茶:
茶葉中的咖啡因會刺激神經,使人興奮從而干擾入睡。而且茶有利尿作用,睡前飲用會使夜間排尿次數增多,打斷睡眠進程,降低睡眠質量。

4、醉后不喝茶:
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
5、不長時間沖泡:
茶葉沖泡時間長不僅茶香寡淡、口感變差,營養成分也會大量流失。沖泡后放置過久茶水易遭受污染,滋生微生物。
6、茶垢不是寶,應及時清洗:
茶垢中含有鎘、鉛、汞、砷等有害物質及亞硝酸鹽,會附著在杯壁。飲茶時,這些物質隨之進入人體消化系統,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結合,生成難溶沉淀。這不僅阻礙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消化,還會損害腸胃等器官。
通過主動補水,合理分配飲水時間,及特殊場景下的針對性策略,可以有效地維護機體健康!讓我們一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吧~(來源:廣東疾控)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