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藥物的濫用和輔助生殖技術使得近年來我國的雙胎和多胎妊娠率明顯提高。這不僅增加了母子的健康風險,還可能直接導致人口質量下降。
2010年國際生殖內分泌和生殖遺傳研討會21日在杭州閉幕。會上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雙胞胎和多胞胎的剖宮產、早產和并發癥均大大高于單胞胎,其胎源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很高。
由浙江大學醫學院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和南方醫科大學生殖醫學中心共同開展的一項研究統計表明,2002年~2007年我國的輔助生殖技術多胎妊娠率為30.1%,顯著高于自然妊娠。浙江大學醫學院婦產科醫院的資料顯示,源于促排卵和輔助生殖技術的多胎妊娠占據總數的50%以上,三胎以上占總數的80%以上。有關專家在調查了江蘇省5家醫院的45312個分娩案例后發現,雙胎分娩人數占到總分娩人數的1.5%,這一數據在具有試管嬰兒技術的醫院中最高達到2.4%,并呈逐年增多趨勢。調查還發現,雙胞胎的剖宮產率為78.45%,早產占47.07%,合并癥和并發癥占39.7%。
“雙胞胎比單胞胎更具有風險性,這種危險對于媽媽和孩子來說都存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黃荷鳳教授介紹,雙胞胎以及多胞胎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高血壓等妊娠期綜合征的幾率是單胎的約5倍,早產發生率占到了50%,而且產后出血的概率也極高。
與此同時,多胎妊娠圍生兒死亡率高達10%~12%,雙胎妊娠時圍生兒死亡率是單胎妊娠時的10倍。多胎妊娠胎兒易出現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呼吸窘迫綜合征、腦癱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的風險,多胎妊娠新生兒的先天畸形發生率、認知發育障礙、兒童期住院和外科手術治療發生率也明顯高于單胎新生兒。
還有研究表明,多胎妊娠新生兒即便存活,不僅健康水平大大低于單胎新生兒,而且可能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胎源性的成人性疾病,甚至造成遺傳信息改變。這將大大降低人口的健康水平,導致人口質量下降。
“促排卵藥物,如口服藥克羅米芬等的不恰當應用、甚至濫用,在事實上促進了醫源性多胎的發生。輔助生殖技術,如促排卵加人工授精、體外受精、多胚胎移植等,更使醫源性多胎的發生率顯著上升。”黃荷鳳呼吁,國內夫婦應該看到其對母嬰的巨大危害,在接受生殖輔助技術時,聽從醫生勸告,改變“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而醫療部門也應該規范相關藥物的管理和使用。
“要減少多胎妊娠的危害,規范市場上的促排卵藥物、有效控制促排卵藥物處方權非常必要。”國際生殖協會聯盟教育署署長、國際著名生殖醫學專家庫克教授十分贊同黃荷鳳的觀點,他同時認為:“如果采用試管嬰兒的方式,最好只接受一個受精卵的移植。”他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正大力倡導對只移植單個胚胎進行輔助生殖的患者進行獎勵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