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媽媽抽取骨髓血

采集到的“救命血”

朱妍躺在無菌艙中接受手術
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經過數日調理和準備,昨日徐醫附院血液科專家為患重度貧血癥的朱妍實施了骨髓移植手術。當日上午,朱母1000毫升骨髓血分三次采集完成,隨后這些“救命血”緩緩輸入女兒的體內。濃濃的母愛在潔凈的無菌艙內升華。
采集:三小時共采1000毫升骨髓血
昨日上午8時30分,朱黎被推入了手術室。這位已經歷一個半月憂慮煎熬的母親,此時內心很平靜。她向每位前來看望的熱心市民和親友報以微笑。“我一定能夠支撐住,謝謝大家,謝謝。”她輕輕地說。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朱黎的安全和健康,手術中醫生為其進行了硬膜外麻醉,并在術中間歇性地每次抽取部分骨髓血,因此整個抽取過程也比較長。在手術進行時,朱妍的爺爺也來到醫院??吹竭@些對孫女予以無私援助的熱心市民,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上午10時多,第一袋370毫升骨髓血抽取出來。但數量不夠,院方讓朱黎休息一段時間后,繼續抽取。至上午11時50分,醫生成功抽取了三袋骨髓血,總量達到1000毫升。
移植:朱妍手術中發短信感謝大家
“捐獻者所捐獻的骨髓有核細胞數量,需超過2×108個/千克體重(患者體重)方能滿足移植中心的劑量要求。”一位參加手術的醫生向記者表示。經過專家檢查計數,朱母骨髓血中基礎的有核細胞數已能夠滿足移植所需。
經過檢測后,中午12時,這些帶著母親體溫的骨髓血通過早已安排好的通道送入無菌移植艙,經過朱妍的鎖骨下靜脈輸入其體內。據醫生介紹,由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僅存在于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所以通過靜脈輸入,也可以讓它們找到賴以生存的“家”。
躺在無菌艙內的朱妍,在接受骨髓血移植時,還不斷用手機給外面的親人發短信,請他們代為感謝幫助自己的人。昨日下午3時多,母親1000毫升的骨髓血完全輸入到了女兒體內。
繼父:被愛人的舉動深深感動
通過艙外的監控系統,記者看到了朱妍,由于喉嚨發炎、口腔潰瘍,她不能發聲。但當記者問她對骨髓移植有無信心時,她點點頭;問她此時的情況好不好,她也點點頭,當問及對母親的捐贈是否感激,她更是使勁地點點頭。
“真的很感人。”“娘倆不容易啊!”該院許多患者以及來看望母女倆的市民們都感嘆。
在艙門口不斷探視女兒情況的韓方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代表全家向給予孩子捐助的相關部門、單位、學校和熱心市民表示感謝。同時他也對愛人的舉動表示感動。“我真怕她的身體支撐不下去,但她堅持了下來……母愛太偉大了!”
主治醫生:骨髓+外周血方案 確保移植效果
手術結束后,朱妍的主治醫生李德鵬向記者介紹,此次采集和移植骨髓血非常順利。從患者母親體內所采的骨髓血有核細胞數量達到2.38×108個,已夠患者恢復之用。采集過程中,朱媽媽情況良好,心情很愉快,女兒病情也基本穩定。
李醫生介紹,在為患者移植骨髓血后,今天將再從朱母體內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輸給女兒。
直接抽取骨髓血是以前骨髓移植采取的老方法。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干細胞移植”代替。也就是通過“動員”讓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中去,采集后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干細胞用于移植。這樣采集外周血相對簡單,也不需要麻醉。為何現在既采集供體的骨髓血,同時又采集外周血呢?
對此疑問,李醫生解釋,由于母女配型為半相合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骨髓血+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移植較為穩妥,也是當前國內一種成熟的方案。
李醫生表示,這兩個程序完成后,造血干細胞移植告一段落。下一階段,則要靠患者自身去逐步恢復。約半月至20日內,移植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將開始生長。但由于目前是患者粒細胞的缺乏期,容易出現感染,需要克服這一癥狀;同時,雖然是母女間的異體骨髓移植,但仍存在排斥的風險。對此,該院現已提前做好了預防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