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徐州市中醫院心血管科是“江蘇省中醫重點專科”、“江蘇省中醫示范專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臨床重點專科”,是淮海地區最大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心血管診治中心。該科在常規運用先進西醫技術的同時,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技術優勢治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脂癥、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等心血管疾病,臨床療效顯著,每年為數萬患者解除病痛。
【中西結合】 標本兼治 優勢顯著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指出,我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約為2.3億。在中國人總死亡病因分析中,心血管病死亡占總死亡原因的41%,居各種死因的首位。
面對這樣一組龐大、可怕的數據,面對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增長、并不斷呈現出的低齡化趨勢,中西醫結合治療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在心血管病的康復和預防再發生方面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例如,現在普遍開展冠脈內支架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部分的病人術后會出現心肌血液供應不能恢復的問題。而如果在圍手術期使用中藥,這種情況的發生率會降低一半。
中西醫結合是市中醫院的特色也是優勢。該院用中醫整體調節的方法,用辯證施治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結合現代醫學診治進展,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獲得更好、更長效的治療效果。
【一人一方】 心血管疾病治療個性化
那么,中醫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中有哪些獨到之處?
“徐州市中醫院心血管科立足中西醫結合,突出中醫特色和優勢,將內外治相互結合、強化治療與常規治療相互結合、
預防和治療并重。在治療過程中,堅持‘一人一方’,強調心血管疾病的個性化治療。通過‘望聞問切’,診斷患者屬胸痹、心悸、眩暈、心衰病等疾病中哪一種疾病,哪一種癥候,而后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市中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中醫師王忠良教授介紹。
王主任說,人是一個陰平陽秘的整體,發生疾病后,陰陽平衡失調,所以診治疾病時,他們極為注重病人的整體調理。通過中藥口服、針灸、穴位貼敷、耳穴壓豆、中藥熏洗等中醫治療措施,達到整體調整心血管病人陰陽恢復平衡,從而使心血管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療。例如不少在這里就診的患者表示,不但心血管病控制住了,原有的失眠、腸胃不好等全身情況也得到了很好改善。
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該科室制定了一整套的心血管疾病的中醫診療方案,自行研制了一系列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院內制劑,如心脈通貼散、藥氧液、冠心湯、強心合劑、調脂湯、降壓湯、心悸湯等,臨床療效顯著。同時該科室開展了一系列中醫特色療法,如藥氧吸入、耳穴壓豆、中藥足浴、穴位貼敷、中藥熏洗等;而冠脈支架術后預防支架內再狹窄、PBMV二尖瓣術后預防再狹窄等中西醫治療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王主任提醒,夏天就要到了,心血管病人應當重視調養。夏季的五臟歸屬為心,《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所以心血管病人更應重視保養人體的陽氣,使陽氣不外泄。這時煎藥不方便可選取顆粒劑服用。
中醫膏方是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患者調養的好辦法。膏方的特殊加工方法,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藥效得到提高,具有攜帶、服用方便,口味極容易接受的優點,對于常見心血管疾病臨床療效顯著。
涂藥法
耳穴壓豆
藥氧
穴位電刺激
【心血管疾病的誤區】 轉變觀念,打響防治心血管疾病持久戰
誤區一 冠心病放過支架后冠心病就治愈了,不要再服藥了
王主任強調說,許多病人認為冠心病病人放置支架后就把冠心病治愈了,其實這是誤解。冠脈內支架治療只是針對直徑2.5毫米以上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將病變斑塊“擠”到管壁周
圍,斑塊并沒有消失,所以并沒有把冠心病治愈。這就不難理解冠心病支架術后為什么仍然會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了。王主任介紹說,針對這類患者,尤其是許多患者西藥規范化治療后仍出現心絞痛的患者,不妨從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調節,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誤區二 呼吸困難就是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不會引起
很多病人出現憋喘胸悶氣短等呼吸困難癥狀往往意識不到是由心力衰竭所導致。王主任說,由心功能不全導致憋喘胸悶,多和活動量及體位有關。如患者活動勞累時胸悶憋喘加重或明顯,休息后減輕;或晚上平臥休息出現呼吸困難,坐起后反而減輕,這些都是心力衰竭導致的呼吸困難的特點。中醫認為該病屬于“心衰病”范疇,與陽氣虧虛有關,加之多種致病因素影響所致。結合多年的經驗,市中醫院心血管科針對該病制定了完整的治療方案,并且研制了心衰湯、強心合劑等制劑,臨床療效明顯。
【預防為主】 轉變生活方式 遠離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種生活方式病。“管住嘴、邁開腿”,心血管疾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近年來,心腦血管病日漸增多,逐漸呈年輕化發病趨勢。王主任認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現代人普遍生活壓力大。不少年輕白領雖然沒有明顯的器質性心臟病,但已經存在了很多健康隱患;其二,生活環境對疾病的影響很大。很多人習慣大魚大肉、飲酒過度,造成體形肥胖,而胖人“易生痰濁”,成為冠心病發生的高危因素。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王主任提醒,首先要合理飲食,老年人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肥肉、動物油、動物內臟(腸、肝臟) 等,飲食素淡;其次堅持適度運動,可選擇慢跑、保健體操、干家務等運動方式;第三要調節情緒,平時應避免精神緊張,煩惱焦慮,注意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第四切忌吸煙。
另外,有一個小辦法可以提高我們對心血管疾病的“抵御能力”——冷熱水交替洗手。冷熱水的交替刺激能夠調節、改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可以讓血管經歷擴張收縮的交替變化,就好比血管在做“健身操”一樣。但是熱水溫度最好保持在40℃左右,冷熱差異不要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