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孩子一生病,家長往往頭疼不已,因為小孩子最怕打針吃藥。怎么辦?市兒童醫院的醫護人員開動腦筋,在服務細節上大膽創新,有針對性地發明了各種實用道具,用玩具和游戲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錄像帶、“管理員”制度、預約制等緩解家長的焦慮,讓看病不再成為孩子和家長的負擔。
優質的細節服務是一所醫院成功的開端。人性化服務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它實實在在地體現在市兒童醫院的每一項服務舉措、每一個服務流程、每一個病區科室中。醫護人員們都有哪些貼心而有趣的“發明”?它們又是怎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完成治療的?咱們一起去看看。
尿道口感染、跌倒碰到床欄、翻身掉下床……孩子年幼容易受傷,怎么辦?
這些小發明,讓孩子不再受傷
6個月大的豆豆因先天性心臟病被送到了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的病房里,豆豆的媽媽心疼不已,生怕孩子太小,翻身的時候從床上掉下去。但她很快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我看到護士們在每個孩子的四周床欄邊都加放了一層用棉花和布做的軟床擋,這樣孩子就不會從床上掉下來了,也不會碰到冰冷的欄桿,這下我放心了。”
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的患兒年齡基本都在一個月到二歲之間,這個年齡的患兒幾乎沒有自我防范意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翻身或者站立的時候很容易受傷。一方面,床欄的間隙過大,瘦小的患兒在翻身時容易掉出來,尤其是夜間睡眠時,有些孩子的半個身子都是懸空的;另一方面,對于一歲以后會站立的孩子來說,床墊很軟,孩子站不穩,倒下時沒有防護容易墜床。天冷時,冰冷的床欄尤其容易讓患兒受涼。
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心胸外科的護士們制作了防護軟床擋,既可以保護患兒,又不似鐵欄堅固,這樣,患兒就算靠在軟床擋上,也不會覺得冷。
尿道下裂是市兒童醫院泌尿外科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之一,其術后護理非常重要,而尿道口護理又是術后護理的重中之重。以往做尿道口護理,一般是用大棉簽蘸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尿道口,雖然護士操作時動作已非常輕柔,但棉簽接觸尿道口時難免造成疼痛,加上患兒自身的恐懼,尤其是剛剛手術的患兒對疼痛十分敏感,多數患兒會大哭大鬧,身體亂扭亂動,不能配合操作,大大延長了護理工作時間,而患兒情緒波動、劇烈活動又會影響切口的愈合、病情的恢復。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不那么疼呢?護士們想了各種辦法,最后終于找到了做尿道口護理的最佳道具——巴氏滴管。這是吸取或滴加少量液體試劑的一種工具,由pe、pet等材料制作而成,是實驗室、食品研究、醫藥等行業不可缺少的一種實驗耗材,具有成本低、使用簡單等優點。使用時,護士們用巴氏滴管吸取0.5%碘伏消毒液滴注于患兒尿道口及周圍,這種方法由于沒有與尿道口直接接觸,明顯降低了患兒的疼痛感和恐懼感,節省了護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快了患兒的傷口愈合速度。
在神經內一科,還有一款護士自制的“神器”——防安瓿瓶劃傷蓋。以前,每次加藥時經常有護理人員不小心捏碎玻璃安瓿瓶,從而劃傷手指,不僅給護士自身帶來傷害,也降低了服務效率。于是,護士們靈機一動,利用廢棄的霧化藥塑料瓶,套在玻璃安瓿瓶蓋上,制成了一款防劃傷瓶蓋,一來保護了護士的手不被碎玻璃劃傷,二來可以儲存掰下的安瓿瓶蓋,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明顯提高了服務效率。
此外,為方便患兒剪指甲,市兒童醫院的護士們還自制了防飛濺指甲刀和家長儲片箱,同時在護士站安置便民盒,提供針線、老花鏡、剪刀、雨傘等便民服務工具,方便患兒家長使用。
病員服穿著不舒服,灌腸時患兒不配合,總是哭鬧……孩子不愿意住院,怎么辦?
這些小發明,讓孩子不再哭鬧
面料加厚、腰部系帶、衣襟改斜襟……這是ICU病房的護士們為患兒病員服進行的巧妙改造。
護士介紹,ICU的患兒病情危重,生命體征極不穩定,需要長時間進行心電監測和血壓監測,而且病情變化快,不宜搬動。以往的ICU病員服有很多弊端,如骨折患兒、有動靜脈置管或用呼吸機的患兒穿脫都很不方便,尤其對于那些需要持續進行心電監護的患兒,其胸部一直裸露在外,不易保暖,導線盤區在患兒身旁凌亂不堪。此外,外科ICU患兒胸腹部大多數有傷口和各種引流管,若使用以往的病員服不易觀察傷口是否有滲血情況以及各種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管道是否通暢,更不方便定時擠壓引流管。
護士們的改進方法是:病員服采用雙層純棉布料,衣領采用圓領,兩袖外側開叉均用系帶系上,衣襟選用斜襟,腰部用系帶防止滑脫。在使用時,根據患兒年齡、體重選擇合適型號的病員服,病員服展開平鋪在床單元上,患兒平躺于床上,依次將手臂系帶、腰部系帶系好即可。這樣,患兒穿著比較舒適,可以減少管道、導線與患兒的皮膚直接接觸,防止患兒皮膚過敏,為患兒胸部、腰部和背部保暖;同時,衣服不易有褶皺,吸水透氣性好,穿戴方便,兩袖直接系帶,解開方便快捷,不需大幅度搬動患兒,減少患兒術后因牽拉而引起的疼痛。
對護士們來說,這種病員服也方便她們進行護理操作,例如連接或更換電極片不需要完全解開衣扣,只需從開縫處粘貼即可,通過兩側腋窩的隱形開縫可測量溫度,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難度。新的病員服也易于觀察病情,例如觀察患兒氣管切開、鎖骨下深靜脈置管處的情況等。此外,改造后的病員服因為采用純棉布料制作,可以通過反復清洗消毒進行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市兒童醫院普外科灌腸的患兒比較多,灌腸時間較長,這無疑會對患兒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創傷。為了減輕患兒痛苦,該科室的醫護人員在灌腸室的天花板上布滿了卡通圖案,并一直播放兒歌音樂,試圖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有一次,在為一名5歲患兒灌腸時,由于孩子難以堅持,始終不配合,該科的護士掏出了自己的手機給他玩,沒想到還真有用,孩子全神貫注玩起了游戲,不哭不鬧,很配合地完成了灌腸治療。這下,護士們可算是掌握了“秘訣”——不久,灌腸室增添了掌上游戲機,一些年紀較大的兒童果然一拿到游戲機就乖乖“就范”,很聽話地配合護士們進行灌腸。
生病的孩子往往心理脆弱,對門診、病房的環境,懷有本能的恐懼。但另一方面,孩子又有活潑好動、對生活充滿好奇、渴望探索的天性。為了減輕孩子對就醫治療的恐懼和壓力,市兒童醫院在病區設立了“患兒才藝展示墻”,走廊的一整面墻上貼滿了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五顏六色,童趣無限。病區還定期舉辦兒童書畫才藝大賽,將患兒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激發孩子們的參與興趣,減少患兒在醫院孤獨恐懼的心理,讓他們的住院生活豐富多彩。
在整體布置上,每個病區都特別注重營造“家”的氛圍。市兒童醫院的護士服全部采用具有居家感的碎花設計,乍一看并不像拿著針管的護士,倒像是在家休息的大姐姐們,這樣一來,患兒對她們就沒那么害怕了。全院各病區均配備兒童專用潔具、兒童洗手池、嬰兒換洗臺、母子淋浴室、兒童安全扶手、兒童易識別造型等兒童專用設施,充滿造型感的設施讓孩子們驚奇不已,有效淡化了他們對治療的恐懼。
孩子手術時干著急,來回奔波復印病歷,想了解醫院管理流程……家長心存各種焦慮,怎么辦?
這些小發明,讓家長不再擔憂
從去年起,市兒童醫院神經內二科實行腕帶識別制度,為每一位患兒佩戴腕帶,標識該患兒的身份、藥品、測試樣本、治療、檢測結果等信息。護士在做每一項操作之前都要核對腕帶信息,減少在醫療過程中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提高護理質量。這樣一來,家長們放心了不少,護理效率也明顯提高。
為了讓家長們對醫院的管理工作更加了解和放心,該院康復科還定期從住院患兒家長中選出2名“安全管理員”,配合科室處理突發應急事件。他們的孩子出院后,科室再重新選舉,如同接力棒,讓患兒家長直接參與到病房的安全管理中來,培養“科室安全、人人有責”的公共意識,并給予“安全管理員”優惠政策——免費提供陪護椅。
普外科的醫護人員則通過錄像和照片,彌補了家長們無法親見孩子手術現場的遺憾。去年起,普外科開始大規模地開展了微創手術,許多家長慕名而來。因條件所限,該科室沒有在線手術視頻,患兒家長只能在手術室外焦急地等著手術結果。怎樣能減少家長們的擔心?普外科的醫生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每次手術中,他們都會將手術過程錄制下來并拍攝照片,在手術結束后第一時間向家長展示這些視頻或圖像,直觀地講解手術過程,讓家長對手術有正確的認識,減輕其焦慮。這一舉動受到了廣大患兒家長的贊許,不少家長盯著錄像畫面,感動地流下淚水。
預約復印病歷的服務推出后,為很多患兒家長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費用。目前市兒童醫院病案庫不在院內,對于要求復印2012年以前病歷的家長,病案室需首先登記病案號、留存家長證件,然后告知其來院取復印件的具體時間。對于第一次來院未帶齊證件的家長,明確告知其需要的證件,同時給其登記,確保在其第二次來院的時候能夠拿到復印件。但是,由于該院患兒有些周邊縣市及農村地區患兒,路途較遠且交通不便,還有部分家長帶孩子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繼續治療,很多家長沒有時間或者條件不允許多次來院取件。為此,該院推出了電話預約復印病歷的服務,患兒家長可電話預約,將相關證件復印件郵寄至該院,由病案室審核,以家長認可的方式將病案復印后將復印件郵寄至患兒家長處。這樣一來,極大方便了外地患者,節省了患兒家長的時間,也減輕了往返醫院的經濟負擔。
此外,市兒童醫院急診科還成立急診愛心捐助區,為就診及留院觀察的患兒提供物理降溫用品,如小盆、毛巾、水杯、吸管、衛生紙等。這些物理降溫用品雖然并不昂貴,但是讓患兒家長們深切感受到醫院的暖暖熱心與深切關懷,極大地拉近了醫院與患兒家長們之間的距離。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