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10月6日上午,一位30來歲的年輕人手捧一束鮮艷的百合花走進隸屬市一院的徐州眼防所手術室,用略帶湖南口音的普通話對李甦雁所長說:“李醫生,非常感謝您能收下我!”
這位年輕人是來自湖南的患者劉軍(化名),他患有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但因患艾滋病被家鄉的醫院拒診,經介紹來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求助。一個半小時后,他的手術順利結束。
家鄉醫院拒診后 他來徐求醫
湖南小伙劉軍自幼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已經過好幾次手術。一個多月前,他的右眼不幸又被查出270度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已近失明。在家鄉的醫院準備手術時,術前常規體檢查出他染上了艾滋病,醫院拒絕為他手術。
雙重打擊讓劉軍痛苦萬分,艾滋病可以慢慢治療,暫時沒有性命之憂,但他的眼睛已經等不了了。如果再不及時手術的話,他不但視力難保,而且眼球會逐漸萎縮,眼睛形成一個坑洞。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個健康完好的外觀對劉軍來說至關重要。
劉軍四處求助,加入了一個艾滋病交流平臺——全國白樺林聯盟。通過志愿者的介紹,他了解到徐州眼防所,知道了這里有個從不拒診的李甦雁所長。
9月28日,徐州眼防所李甦雁所長接到了全國白樺林聯盟志愿者的求助電話,稱劉軍在國慶期間將從湖南趕到徐州來治療眼疾。
10月5日下午,劉軍趕到徐州眼防所后,李所長立即為他進行檢查,確診270度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商定10月6日上午9時由她親自主刀手術。本來6日上午李所長已經排了幾場手術,但因為劉軍的病情特別緊急,李所長又加了一場。
劉軍孤身一人來徐州治病,是徐州的志愿者們在照顧他。10月6日一早,志愿者們幫劉軍買了一束百合,讓他悄悄帶進手術室,表達對李所長的感謝,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精心防護 手術順利結束
不巧的是,李甦雁的手上幾天前因為倒刺裂了一個小口子,但她認為此時把病人推給別的醫生也不合適,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上陣。
雖然并不是第一次接診艾滋病人,但在劉軍的手術中,李甦雁等醫護人員仍然作了精心的防護。
為了防止手上的裂口感染,她戴上了兩層手套;擔心手術中有血液或其他液體濺到身上,她又找來了手術專用的塑料面罩,但試戴后發現并不好用,因為眼部手術要求特別精確,需要在顯微鏡下操作,萬一有熱氣哈到面罩上,會影響它的透明度進而影響手術的精確性,反復考慮后決定不用;另外為了防止手術器械在傳遞過程中刺破自己或助手的手術服,她要求助手只要將器械放好就行,寧愿慢點她也要自己拿......
“即使手術中出現意外,只要及時通知疾控中心馬上用藥就不會被感染。”李甦雁對防護知識非常了解。
手術在90分鐘后順利結束。李甦雁稱劉軍的視力能恢復多少她不敢保證,但外觀上應該能保持現狀,不會再萎縮了。
術后,劉軍被安排在單間進行康復治療。
從不拒診的陽光醫生
其實,包括劉軍在內,李甦雁已經接診好幾十位艾滋病人了,因為艾滋病容易導致患者視網膜脫離,早在2005年李甦雁就接診了一個17歲的艾滋病患者。那個男孩幾個月后就去世了,李甦雁受到很大震動,一直忘不了他那雙絕望無助的大眼睛,從此在醫療界開始“不要拒診艾滋病人”的宣傳。
2010年,李甦雁加入江蘇省艾滋病防治“陽光醫生”志愿者,認識了一些艾滋病志愿者,后來又為部分艾滋病人免費講課、體檢,到外地醫院教授如何為艾滋病人手術、防護。
因為從不拒診艾滋病人而且四處宣傳不要對他們歧視和拒診,李甦雁的名字逐漸被艾滋病患者和志愿者熟知,2012年評選“江蘇十大女杰”時,全國有100多個和艾滋病相關的群為她投票,最終光榮入選。
“歧視來源于排斥與恐懼,根源于無知。日常的生活、工作、社交接觸,不會受傳染。作為臨床醫生,如果不愿接診感染者,必定會造成他們隱瞞病史,這樣對社會的危害極大。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在陽光下就醫,這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李甦雁說。
專家介紹:李甦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二科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徐州市眼病防治所所長。任江蘇省醫學會眼科分會秘書,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醫藥衛生先進工作者,第五屆中國醫師獎提名獎獲得者,江蘇省優秀女醫務工作者,江蘇省百名醫德醫風楷模,徐州市健康衛士楷模,徐州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徐州市十佳醫德醫風楷模,徐州市人民滿意醫生,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市醫學重點人才。
專家擅長:擅長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曾赴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師從我國著名玻璃體視網膜專家王文吉教授學習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診斷治療。率先在徐州市開展復雜視網膜脫離的玻璃體手術。2005年赴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進修玻璃體視網膜專業,回國后開展了許多新技術新項目。
目前常規開展眼前后節聯合手術以及眼底病的激光治療,其中開展的微創玻璃體手術、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聯合治療在江蘇省居領先地位。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