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39歲的李先生,近一個月腰椎間盤突出病情加重,腰和左腿疼痛難忍,正常行走出現困難,走訪了幾家醫院,均建議開放手術。出于對手術的恐懼,李先生忍著疼痛遲遲不敢手術,慕名找到徐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外科主任馬超,尋求新的治療方法。
馬超主任接診后,經過檢查,發現李先生掉出來的椎間盤占據椎管內空間的70%—80%,神經受壓迫,保守治療效果不大。但可采取微創髓核摘除術代替傳統手術,避免10cm的大切口。
“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分為兩種術式,一種是椎間孔入路,一種是椎板間隙入路。但椎板間入路的優點是解剖層次清楚,摘除突出物徹底,對李先生來說,椎板間隙入路微創髓核摘除術無疑是更適合的手術方式。”馬超主任表示。他帶領劉光旺副主任醫師,為李先生成功實施了椎板間隙入路微創髓核摘除術,手術切口不到7mm,只需縫一針,患者術后即可行走,現已康復出院。
專家解析:椎間孔鏡下實現微創治療
椎間孔鏡,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它從病人身體側方或者側后方進入椎間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區實施手術。
在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做手術,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然后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去除骨質、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微創髓核摘除術,在椎間孔鏡下操作,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摘除突出的髓核組織,解除神經根的壓迫,緩解腰腿痛等癥狀。既可以根本解決椎間盤突出問題,同時不影響脊柱功能結構、創傷小、恢復快。
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優勢
微創手術顧名思義創傷小,椎間孔鏡下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出血量僅1—5ml,手術創口1cm左右,術后當天可下床活動,3—5天康復出院。由于患者住院時間短,無高耗材內固定植入,費用相對較低。
與傳統手術需要全身麻醉相比,椎間孔鏡技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更經濟、安全。操作中只需局部麻醉,在病人完全清醒狀態下,經皮穿刺直達椎間盤突出部位,通過顯示屏可以清晰觀察到突出的椎間盤并予準確摘除,防止神經損傷、不破壞脊椎穩定性,同時,術中可隨時和病人交流觀察病人的反應,一旦碰觸神經患者可馬上告知醫師。
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之一,初期主要表現為腰腿痛,很多市民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很常見,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需做一些手法按摩和多加休息就能自愈,也有些患者因為懼怕手術帶來的創傷而拒絕手術,從而一再拖延病情。
針對初次發作、病程較短、癥狀較輕,年齡較大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治療方法上首先會采取保守對癥等處理,如急性期完全臥床休息,采用推拿、按摩療法或骨盆牽引術等,大部分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仍有部分經過充分保守治療腰腿痛沒有明顯改善,則需要手術干預治療。
專家介紹:馬超 徐州市中心醫院骨脊柱關節診療中心主任 骨脊柱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
對多種脊柱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豐富的經驗,主攻脊柱脊髓疾病的診治,擅長上頸椎不穩手術治療、脊柱側彎的矯正,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疾患、脊柱的外傷骨折,脊柱韌帶骨化癥、椎管內腫瘤,蘇北地區率先開展上頸椎、椎弓根內固定術、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以及人工椎體置換術、椎體成形術。近5年在淮海地區最早開展微創脊柱外科新技術,初步建立頸椎、腰椎退變性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策略,組建了椎間孔鏡及脊柱導航微創技術團隊,確保了徐州市中心醫院脊柱微創技術處于省內先進水平,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系統開展骨科疑難疾病(股骨頭壞死、骨折不愈合、脊髓損傷、骨腫瘤等)的細胞生物治療,目前該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門診:周一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