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冬季是孕婦妊娠高血壓的高發期。昨日,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天氣漸冷,準媽媽的血管和老年人一樣脆弱,妊娠高血壓的患者也明顯增多。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朱錦明表示,高血壓與氣溫變化有著密切關聯,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高齡產婦應格外注意。
冬季,妊娠高血壓的孕婦明顯增加
“根據統計,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發病率達到9.4%。”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朱錦明表示,尤其到了冬季,妊娠高血壓的孕婦明顯增加,這與天氣驟冷、血管收縮有關。氣溫下降后血壓升高是必然現象,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即寒冷時血管收縮,便會引起血壓升高;天熱時血管擴張,導致血壓下降。特別是在溫度突然變冷的季節或溫差過大時,血壓變化就更明顯。孕婦的高血壓指標和普通人一樣,超過140/90mmHg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朱主任所在的產科十病區,最近就接診了多例妊娠高血壓的患者,有的血壓甚至高達200。“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也明顯增加,而妊娠高血壓的患者中,高齡孕婦的比例明顯高于年輕孕婦。”朱錦明說,因為妊娠高血壓的發病率高,而且對孕婦和胎兒來說危害性很大,所以應該格外重視。
據介紹,妊娠高血壓對孕婦的全身各個系統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腎臟、泌尿系統等都有影響。此外,胎盤得不到足夠的血供,會直接危及胎兒。由于孕婦因血管痙攣引起高血壓后,不僅會直接導致孕婦全身臟器供血供氧不足,與此同時,勢必導致胎兒的供血供氧不足,孩子很容易早產,而且小兒麻痹等后遺癥的發生率也很高。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嚴重時還會出現抽搐、昏迷、心腎功能不全,甚至媽媽寶寶都因此喪命。
妊高征會引起全身水腫
妊娠高血壓有哪些癥狀?朱主任介紹,輕者可無癥狀或輕度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水腫或輕度蛋白尿;重者頭痛、眼花、惡心、嘔吐、持續性右上腹痛等,血壓升高明顯,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抽搐。
“往往患者來就診的時候已經出現水腫,感覺不適,測量血壓較高。”朱主任說,水腫往往都是從雙下肢開始然后擴展到全身。
為什么會水腫呢?朱主任解釋,高血壓會導致蛋白從小便排出,引發低蛋白血癥。低蛋白血癥導致血液里的水分滲透到血管外,引起水腫。還有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等的一系列變化導致孕期水腫。
“如果孕婦沒有癲癇病史或既往神經系統疾病,妊娠高血壓診斷并不困難,測量血壓、血常規、尿蛋白、肝功能就可以確診。”朱主任說,過去就有慢性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以及過于肥胖等的人群,都是妊高征的高危人群。另外,上一次懷孕有妊高征的孕婦,下次懷孕很有可能也會患妊高征。
朱主任說,一般妊娠高血壓癥狀較輕時,在門診就診后,回家按照醫囑吃藥即可。癥狀重時必須住院治療。如果在孕34周之前發現妊高征,因為胎兒尚未發育成熟,治療起來比較棘手,通常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胎,預防胎盤早剝。如果發現異常胎兒缺氧或者孕婦抽搐等癥狀,必須終止妊娠。
妊娠高血壓要怎么預防?
“如何預防妊娠高血壓是孕婦最關注的。研究發現,補鈣能明顯降低妊高征的發病率。這是因為血管壁也有肌肉纖維,而肌肉纖維的蠕動與鈣離子有很大的關系,鈣離子增加可加強纖維蠕動,達到降低高血壓的作用。”朱主任表示,在懷孕的早中期可以補鈣。當然如何補,何時補要因人而異,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
除此之外,專家建議,孕婦妊娠早期應測量1次血壓,作為孕期的基礎血壓,以后定期檢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應每周觀察血壓及體重的變化、有無蛋白尿及頭暈等癥狀。
同時,加強妊娠營養及休息,尤其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葉酸、鐵劑的補充,對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有一定作用。因為母體營養缺乏、低蛋白血癥或嚴重貧血者,其妊高征發生率增高。
另外,要重視誘發因素,治療原發病。仔細想一想家族史,孕婦的外祖母、母親或姐妹問是否曾經患妊高征,如果有這種情況,就要考慮遺傳因素了。孕婦如果孕前患過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及糖尿病等均易發生妊高征。
專家特別提醒,準媽媽們要加強孕期營養及休息,減少高脂肪高鹽飲食,避免情緒激動。尤其是冬季,天氣寒冷血壓容易升高,孕婦要注意保暖,少去溫度特別低的地方,不要長時間待在室外。妊娠如果發生在寒冷的冬天,更應加強產前檢查,及早處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