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膽石癥(膽囊結石、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無癥狀時大多不受重視,可一旦膽囊結石移動到膽管里或膽管內結石造成梗阻,就會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腹痛、黃疸、高熱),如不及時診治可能危及生命,然而傳統外科手術創傷大、風險高,術后康復時間長,ERCP微創治療,可以快速去除病因,取出膽管結石,緩解病痛。
“90后”患者外科手術風險高
92歲的王奶奶(化名)因“腹痛、黃疸、發熱1天”入院,入院時體溫39.5℃,血常規檢查提示:白細胞17*10^9/L,總膽紅素95.4umol/L,ALT 431U/L,AST 75U/L,腹部CT見膽總管擴張、膽管內多枚結石,且已經出現了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癥狀(黃疸、寒戰、高熱),病情危急,如不及時處理,很可能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感染性休克,傳統的取石方式需要外科開腹后行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術后留置T管引流,手術創傷大、術后康復時間較長。王奶奶既往有冠心病、房顫、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外科手術對于92歲高齡的王奶奶來說風險高,家屬對于外科手術也顧慮重重,市一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陳新孚向患者家屬詳細講解ERCP操作過程及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相應的處理方式,征得家屬同意并經科室緊急討論后,陳新孚決定立即為患者行急診ERCP術。
10余枚結石竟然是“元兇”
據副主任醫師陳新孚介紹,術中發現患者乳頭開口處有乳白色膿液流出,說明患者已經出現“化膿性膽管炎”,插管造影發現膽總管內充滿大小不等的結石,最大結石直徑達1.2cm,在消化內鏡中心主任護師閆坤的配合下,陳新孚采用球囊擴張后行膽管清掃,總共取出10余枚黃色成型結石及較多乳白色膿液,有效解除了膽道梗阻,術后王奶奶的腹痛及發熱癥狀立刻得到緩解。
術后3天王奶奶病情明顯好轉,復查檢驗結果提示炎癥指標,復查膽紅素及血常規基本正常。查房時,王奶奶拉著陳新孚的手說:“手術做完以后我就感覺好多了,吃飯睡覺都不難受了,謝謝小陳醫生啊。”家屬在旁感慨老人病情恢復之快超乎所料,連連向市一院消化內科醫護團隊道謝。
消化內科團隊常規開展ERCP術護患者健康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簡稱ERCP術,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外ERCP技術飛速發展,在膽胰管造影顯像的基礎上還發展出了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內鏡下膽胰管支架置入引流術、內鏡下膽胰管狹窄擴張術、Spyglass等相關治療技術,大大拓寬了其所能診治的疾病范圍。ERCP通過人體自身消化腔道進鏡,在內鏡下直視操作,不產生額外手術切口,具有微創、有效、安全、可重復的特點,現已成為多種膽胰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其主要適應癥有:膽總管結石、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梗阻化膿性膽管炎、十二指腸乳頭周圍腫瘤導致的膽管梗阻、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膽總管良惡性狹窄等。
市一院消化內科在淮海地區率先開展ERCP有關治療技術,至今累計病例2000例左右。副主任醫師陳新孚稱,該技術因其安全有效、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是一類對像王奶奶這樣的高齡患者相對“友好、有效”的技術。陳新孚從事相關研究十余年,擅長進行胰膽管疾病的診療、ERCP相關診療,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為廣大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劉雪冰)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