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科普:2018年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調查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5%,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之一。
一直以來,高血壓都依照體檢或各相關診室所測血壓來進行診斷,并以所測血壓值來判定控制效果。
隨著血壓計的普及,許多高血壓病人實現了在家自測血壓,從而完成血壓的自我監測。
病人測血壓的實用價值勿庸質疑,但受諸多方面影響,因此未必反映患者真實血壓。
因此,掌握如何規范的測量血壓是高血壓患者一項必備技能。
接下來,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如何正確測量血壓吧!

測量前
1.選對血壓計是家庭自測血壓的第一步
第一,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最佳。它不像水銀血壓計那么麻煩,需兩個人同時操作且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也不像手指式、手腕式血壓計存在準確性差的問題。
上臂式血壓計的優勢在于,袖帶壓迫的是上臂的肱動脈,且量血壓的胳膊處能輕易做到與右心房平行,而手腕式和手指式都很難做到。
第二,袖帶與氣囊大小要合適。袖帶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影響準確性,目前多數血壓計能滿足標準或上臂臂圍較大者的需求,但如果給兒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過細者測量血壓,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小袖帶。
第三,一定要購買通過專業標準認證的血壓計。
2.放松心情

確保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并且感到放松,緊張或焦慮可能會暫時提高血壓。
3.避免飲食、喝咖啡和抽煙
飲食、喝咖啡和抽煙都會導致血壓升高,所以在測量前盡量爭取至少30分鐘停止吸煙,精神放松,排空膀胱。
4.避免劇烈活動
運動后一段時間,血壓會短暫升高,因此測量血壓前5-10分鐘要坐下來休息。避免在運動后立刻測量。
測量中
1.露胳膊:盡量使袖套接觸皮膚,或只隔薄衣服,不要隔著厚衣服測量。
2.手放平:盡量使手腕、肘關節、肩關節與心臟的高度平齊,可用小枕頭墊高。
3.別說話:測量過程保持安靜。
4.調袖帶:袖帶下邊緣在肘部上方1-2厘米。
5.取平均:測完第一次,松開袖帶,稍微活動手臂,靜坐1分鐘,測第二次。如果讀數相近,取兩次平均值。如果不相近(2次收縮壓差值>10mmHg),測第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6.放輕松:測量值太高的話,放松幾分鐘后重測。
7.時間:一定要在吃降壓藥前測,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藥物療效,甚至比吃完藥去醫院測更準確。
早上血壓的監測,對清晨高血壓控制尤為重要。
晚上測時,建議入睡前準備都做好后進行。
8.體位:最好坐著量。
測血壓時,無行動障礙者應坐著,最好選有靠背的椅子,在椅子上放松休息至少5分鐘后再測血壓。
測量的關鍵是,要將捆綁袖帶的上臂放在桌子上,捆綁袖帶處與心臟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兩腿放松,自然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在給臥床患者測血壓時,要么讓他們坐在床上,要么讓他們平躺著,不能半躺著。平躺著測血壓時,要注意胳膊放平,外展成45度角,保證和心臟平行。

有體位性高血壓或低血壓的人,應分別測量坐位血壓和臥位血壓,但不能將坐位血壓跟臥位血壓比,應分別比較。
測量后
1.記錄:一份好的血壓記錄,能讓醫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血壓變化情況,并據此調整方案。
現在部分電子血壓計已有數據儲存和打印功能,可直接打印測量結果。
如果沒有該功能,建議大家將結果完整地記錄在筆記本上。
具體內容應包括:測量日期和時間、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如果有特殊情況下(如頭暈)的血壓值,也應記錄。
下次就診時,可提供給醫生做參考。
2.定期校準:血壓計在使用期間需根據說明書定期校準,一般每年一次,以保證準確度。
如何校準、去哪里校準等問題,可咨詢血壓計廠家。
在購買血壓計時,建議大家問清楚相關的校準事宜,如果無法提供校準服務的,建議別買。
此外,測血壓時,如果出現血壓值連著幾天變高或者變低,就應懷疑血壓計是否出了問題或者電池出現了問題,及時校準、更換電池或者及時充電對保證血壓計的準確性很重要。
3.咨詢醫生:如果不確定如何正確測量血壓或對你的讀數有疑問,咨詢醫生。

總之,家庭配置合適的血壓計并進行定期血壓監測,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血壓升高,便于對高血壓進行診斷和治療,提高血壓知曉率,還有助于我們發現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提高高血壓診斷的準確性。
通過家庭血壓監測可以反映日常生活中血壓長期的變化,充分了解血壓水平,觀察降壓效果,是診室血壓測量的有益補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讓我們從家庭血壓監測開始,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來源:徐州疾控)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