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4月30日,徐醫附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使用錦江電子脈沖消融(PFA)系統,成功為一位老年女性進行了房顫手術。該術式系脈沖場消融設備上市后首次在淮海經濟區開展,脈沖電場消融術進一步提高了房顫導管消融的效率和安全性,為房顫導管消融提供了新選擇,將為更多房顫患者帶來更大的臨床獲益。
這位患者有心房顫動病史多年,曾出現心源性卒中并發癥。既往曾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前左房CTA顯示肺靜脈存在變異(左側肺靜脈共干,右側三根肺靜脈),這些因素均增加了手術難度。然而,手術中環肺靜脈脈沖放電的關鍵步驟用時僅17分鐘,手術全程X射線曝光時間僅130秒。手術結束時,患者感嘆手術做得真快。
此手術僅需局部麻醉即可,穿刺房間隔后首先使用LEAD-Mapping®三維標測系統完成心房的模型重建,并應用一次性Pulsed FA這一根脈沖消融導管同步行高密度基質標測,基質標測顯示患者左房存在大范圍低電壓區域。建模及標測完成后應用環形脈沖消融導管完成雙側肺靜脈前庭區域消融,并驗證雙側肺靜脈雙向阻滯。此病例左房基質較差,心房病變較重,消融改良需較多,徐醫附院團隊率先利用環形脈沖導管電極選擇的方法進行線性消融,予以Box消融改良左房后壁基質。消融完成后程序刺激誘發圍繞二尖瓣環折返的房撲,又再次對二尖瓣峽部區域進行線性消融,并成功終止心動過速。術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見明顯肌顫反應,無任何并發癥發生。術后第二天患者即順利出院,短期隨訪未見房顫復發,無消化道不適。
徐醫附院張超群主任醫師表示,同傳統射頻消融相比,脈沖場消融具有巨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脈沖場消融具有優秀的組織選擇性,從而避免冠狀動脈、膈神經、食道等鄰近組織受損傷,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二是不太需要依賴導管貼靠力便能造成廣泛的心肌損傷;三是消融速度極快,甚至以毫秒或微妙計算,單次消融放電時間只需數秒,相比傳統方式的消融效率提高了數倍;四是消融閾值具有組織特異性,從而可特異性消融某些特定組織(比如心肌)。電生理團隊王志榮主任也對脈沖場消融表示高度認可:脈沖場消融是房顫消融技術領域的變革,是中國電生理行業的發展的巨大進步,相信這一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一定能造福廣大的心房顫動患者。
徐醫附院是淮海經濟區首家衛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中國房顫中心示范基地,2020年建立徐州市房顫中心聯盟。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綠色電生理手術、全三維模式下AI指導的房顫射頻消融及無導線起搏器植入等新技術。心律失常團隊設有單獨的房顫門診和起搏器隨訪門診,每年完成各種器械植入和射頻消融手術1000臺次左右,手術數量、難度及成功率均居國內先進水平。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衛生廳重大科研項目及市科技局科研項目等多層次科研項目10余項,在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EHJ-Imaging Methods and Practice、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maging等國際心血管領域頂刊及中國循環、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與編寫了多部醫學專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