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yī)網(wǎng) 徐州婦幼頻道:不少家長會碰到孩子晚睡覺容易醒,醒了就哭,而且每天夜里都會這樣反復鬧幾次的狀況。每次碰上這樣的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孩子這樣是生病導致嗎?下面k聽徐州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鄧曉毅的講解。
徐州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鄧曉毅表示,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多屬于中醫(yī)所說的夜啼現(xiàn)象。
夜啼是指嬰兒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至通宵達旦,但白天如常為臨床特點的一種病證,又名“驚啼”、“兒啼”,多見于嬰幼兒。因小兒神志怯弱、魂魄易驚、腦髓未充,受驚嚇后易致恐懼不安,常在夜深睡夢時出現(xiàn)驚踢、哭啼、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納食不香等。本病預后良好,但如長期夜啼,則可影響小兒正常生長發(fā)育。
本病診斷應除外小兒因發(fā)熱、外傷、饑餓、尿布潮濕、夜間亮燈、睡眠習慣等因素引起的夜間啼哭,還要與皮膚病、佝僂病、疝氣、蟯蟲病等因瘙癢而致的夜間啼哭相鑒別。小兒夜啼主要以脾寒、心熱、驚駭、傷食等為常見發(fā)病原因。
脾寒 嬰兒素稟虛弱,脾常不足,至夜陰盛,脾為陰中之陰,若護理略有失意,陰寒內(nèi)侵,脾寒乃生。夜屬陰,陰盛脾寒愈盛,寒邪凝滯,氣機不通,故人夜腹痛而啼;脾寒的嬰兒面色青白,口中氣冷,四肢厥逆,曲腰而啼,哺乳吐泄,有的還有腹痛。
心熱 或者乳母平日恣食肥甘,或者焦燥炙搏動火之事物,或者貪服生熱之藥,火伏熱郁,積熱上炎。心主火屬陽,陽為人生之正氣,至夜則陰盛而陽衰,陽衰則無力與熱邪相搏,正不勝邪,則邪熱乘心,心屬火惡熱而致夜間煩躁啼哭;心熱的嬰兒面赤唇紅,多淚急躁、遍身發(fā)熱,小便短赤或口中氣熱,大便秘結。
驚駭 神氣不足,心氣怯弱,如有目觸異物,耳聞異聲,使心神不寧,神志不安常在夢中哭而作驚,故在夜間驚啼不寐;驚嚇的嬰兒面色無異常,全身無其它癥狀出現(xiàn),大都因突然聽到響聲后出現(xiàn)夜啼,白天睡覺易驚易醒,喜緊圍在大人懷中。
傷食 嬰乳食不節(jié),內(nèi)傷脾胃,“胃不和則臥不安”,因脾胃運化失司,乳食積滯,入夜而啼。傷乳傷食的嬰兒面色正常,口氣臭穢,腹痛脹滿,厭食臭氣瀕作,晝夜不安、時時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