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院/更年期保健:心理心臟病的發病率應該很高,但據我們所知,相當大一部分的患者被忽視掉了。現代醫學的模式就是要找器質性的心臟病,如通過影像學的檢查,看患者的血管到底有沒有堵,堵了多少,心肌有沒有缺血等。某些心理心臟病患者往往大的血管可能看不到病變,或者檢查發現的病變不足以解釋他本身的癥狀,可能就被忽視掉。
心理心臟病的發病率有多高?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耿鵬主任介紹,目前,心理心臟病的發病率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據我們觀察,在門診就診的所有病人當中,大概有1/3的人存在心理情緒引起的心臟問題,但他們又查不出器質性的心臟病。
但還有非常多的心臟病患者在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有創的治療之后,出現了心理情緒問題。因為,目前各種有創的檢查越來越多,對病人而言,這些檢查或治療也是一個精神刺激。如果這種壓力得不到緩解,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心臟癥狀,或使原來的心臟病的癥狀加重。據現有的調查,大概50%-60%的心臟病患者會合并心理問題,也就是患上雙心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心理心臟病?有沒有高發人群?
首先,更年期的女性是高發人群。一般在絕經前后,女性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機體內環境紊亂,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心臟癥狀。然而,有些人在這個時間過渡不好,慢慢就真的由心病變成了真正的心臟病。因為內環境紊亂,激素對整個血管的損傷有可能是不可逆的。
其實,不只是更年期的女性,處于更年期的男性也面臨類似的情況。50多歲的男性,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但由于工作的壓力可能依然存在,但又沒有適當調整,漸漸地,就可能會出現各種心臟的問題。
此外,某些高度緊張的職業人群也容易發生心理心臟病。長期從事高危作業,難免會出現心理上的緊張情緒,而時間長了可能會演變成心理心臟病。
除此之外,本身就存在精神問題的抑郁癥、焦慮癥患者,也非常容易患上心理心臟病。抑郁癥患者往往體內五羥色胺不足,而這種情況恰恰會引發血管的損害。其次,患有抑郁癥的人往往不愛活動,干什么都沒有精神。然而,常年的久坐、靜坐,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很容易引發心臟病。所以,抑郁癥患者很多是以心梗事件死亡的。
心理心臟病的發生也與特定的性格相關。有些人往往愛著急、易敏感、易受傷,或者性格內向,承受很大的壓力卻不發泄。這些人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容易被激活,分泌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增多,從而引發血管收縮,容易導致冠狀動脈血管的損害。
徐州婦幼保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