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不宜多吃肉骨頭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多見的外傷疾患,尤其是老年人更易發生。一般人認為,骨折后,多吃些肉骨頭,可以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F代醫學經過多次實驗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不但不能促進骨折早期愈合,反面使骨折愈合推遲。
醫學研究人員在對 200例各類骨折病人的對比治療中,將同類的骨折病人分成兩組,一組在飲食上以肉骨頭為主要菜肴,另一組則是一般菜肴。1個月后,經用X線拍照,前一組的骨折患者大多數骨折線仍然比較清晰可見,而后一組患者大多數骨折線已模糊難辨。這證明在骨折早期多吃肉骨頭起不到幫助愈合的作用。
分析其原因是,受損傷后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從肉骨頭的成分來看,主要是磷和鈣。骨折后如果攝人大量磷和鈣,就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使骨質內有機質與無機質比例失調,導致阻礙骨折的早期愈合。
要想使骨折早期愈合,除了及早就醫,采取適當固定、合理用藥、早期功能鍛煉以外,在飲食上,應食用一些能夠轉化為有機質骨膠原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等。當然,少量或適量地吃些肉骨頭也是可以的
在日常生活中,受傷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受傷后可造成骨折,也可僅為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損傷經一般處理后短期內即可痊愈,而骨折則需到醫院檢查治療。
受傷后無論是否有骨折均有疼痛,但骨折一般疼痛重,腫脹明顯,甚至有青紫、瘀血、畸形及關節功能受限。有這些情況時多考慮有骨折,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中老年人外傷后盡量到醫院檢查,以免漏診。老年人跌傷后髖部疼痛時更應重視,有時髖部骨折后病人仍能站立和行走。因此,髖部受傷后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診治。
1.外傷后懷疑有骨折時,要保持鎮靜,不應過分緊張,以免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
2.妥善保護受傷肢體,以減輕疼痛,防止增加骨折移位或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如懷疑上肢骨折,應將上肢貼于胸部。前臂受傷可用書本等托起懸吊于頸部,起臨時保護作用。懷疑有下肢骨折時不要試行站立,以免加重損傷??稍谒说膸椭聦⑹軅w與健側肢體并攏,用寬帶綁扎在一起。懷疑有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時要保持平臥位,不能活動。
3.對懷疑有骨折的病人要盡快送往醫院。懷疑有脊柱骨折或下肢骨折時應將病人放于擔架上,平臥搬運。對于脊柱受傷的病人搬動時要將病人水平托起來,不要讓病人在彎腰姿勢下搬動,以免損傷脊髓。
4.受傷后如身邊無人幫助或無運輸工具,可撥電話120,急救中心會迅速為您提供幫助。
骨折病人早期功能鍛煉怎樣進行?
功能鍛煉是骨折康復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措施。康復不同于治療,治療目的是使疾病痊愈,而康復目的是在治療的基礎上,預防肌肉的萎縮、軟組織的攣縮和關節僵硬,是采用鍛煉的方法,提高及恢復肌肉力量,刺激潛在能力,以恢復或代償已失去的功能。
骨折肢體經過長期固定后,常常引起關節活動障礙,甚至完全僵硬。許多病人由于不注意功能鍛煉、骨折愈合后才發現關節已失去了活動度,此時鍛煉,為時已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殘疾。因此,早期功能鍛煉是預防關節活動障礙最主要的措施,但是許多人對此并不清楚。所謂早期,是指受傷或手術后3周或6周以內,具體時間需根據骨折的部位、年齡及程度來決定。既要早期進行,又要適可而止。具體方法是,首先是抬高患肢,消除腫脹,同時進行未固定的關節鍛煉。必須每天活動末端的關節。此外還應作肌肉收縮鍛煉。每天主動的多次作肌肉收縮,每次大約20分鐘,這樣可以促進肢體的靜脈及淋巴回流,消除腫脹,減少肌肉之間的粘連,減慢肌肉萎縮,給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壓力。促進骨折的愈合。骨折部位兩端的關節或關節內骨折的關節功能鍛煉,必須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來進行。有些骨折經手術作了堅強的內固定,即可早期練習關節活動,有些必須稍晚些鍛煉,此時的功能鍛煉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傊∪斯钦酆笤卺t院內作了復位、石膏固定,不要以為已萬事大吉,必須向醫生問清楚如何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這樣,才能有利于肢體的康復。
淺談老年髖部骨折的治療
老年髖部骨折一般指粗隆間骨折和股骨頸骨折,好發于老年女性,尤其是粗隆間骨折的發病年齡更高。主要與骨質疏松及肌肉力量差有關。主要表現是摔傷后髖部疼痛、不能活動、患肢外旋等。隨著人口的老年化,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老年髖部骨折首選手術治療。雖然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風險,但大量臨床資料的統計顯示,非手術治療有更高的病死率。因為保守治療一般需要6-8周以上的臥床,由此引起的肺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以及肺、腦、心等重要器官血栓栓塞等嚴重并發癥對老年患者來講有較高的死亡率。另外其潛在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縮短臥床時間,盡早恢復患肢活動,降低死亡率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對于粗隆間骨折,一般采用微創方法,使用各種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而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關節置換是較好的選擇。
什么情況下考慮有骨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