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鄧女士因為連日高溫、出汗過度而用上了止汗劑。但用了不到一周,身上又痛又癢,起了不少紅色的疹子。原來是因為止汗劑導致了皮膚過敏,讓她患上了接觸性皮炎。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止汗劑,主要成分是氯化鋁、芳香劑、殺菌劑等化學物質,這種產品的原理是通過堵塞汗腺導管來達到減少汗液分泌的目的。所以說,這種局部外用的止汗產品,只是起到對汗的短暫收斂效果。由于止汗劑中添加了人工香料等成分,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加上長期頻繁的使用,人為抑制出汗,就會因為汗腺導管堵塞,代謝的廢物不能正常排出,導致排泄物對皮膚持續刺激,出現紅腫、瘙癢等皮膚過敏病癥。
每年6~9月都會有不少患者因為使用止汗產品引發皮膚病,其中女性患者比例占到了近七成。出汗,是一種人體正常的生理表現,最好不要人為阻止。如果一定要使用止汗劑,應先在上臂內側試用,看是否出現紅斑、瘙癢等癥狀,切忌大面積長期使用。如果出現皮膚不適,要立刻停用并及時就醫。
閱讀下一篇
用污水澆地,有害物可能進入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