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兒科頻道: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青年研究人員王和興、王娜等,經過3年多努力,把兒童尿液中的抗生素作為生物標志物,運用新方法研究發現,抗生素攝入可能是兒童肥胖的危險因素之一。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環境領域國際權威雜志《環境國際》上。
世界科學界一直關注人群(尤其是學齡兒童)的抗生素攝入問題,并注意到嬰幼兒時期抗生素的使用與兒童時期肥胖風險有關,但一直未找到二者相關的直接證據。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采用抗生素生物監測方式,對2013年采集到的上海地區的586名8歲~11歲學齡兒童尿樣進行研究,測定出尿中含有21種抗生素,包括5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2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3種四環素類抗生素、4種喹諾酮類抗生素、4種磺胺類抗生素和3種氯霉素類抗生素,其中79.6%的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上述21種抗生素中的一種或幾種。
研究人員按照尿液中獸用抗生素濃度將兒童分為由低到高3個組,在校正了性別、年齡、家長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膨化食品攝入、親友吸煙狀況等因素后,發現中、高濃度組的兒童肥胖風險是低濃度組的1.99倍~3倍。課題組還發現,攝入獸用抗生素或主要用于動物的抗生素,與兒童超重或肥胖有明顯聯系。研究人員認為,獸用抗生素的環境來源,主要通過污染水及食物進入人體。
本研究未觀察到肥胖或超重與主要用于人群的醫用抗生素有顯著性關聯。課題組認為,醫用抗生素使用具有短期和高劑量的特點,而來自食品或環境中的抗生素,則是長期、低劑量攝入。該結果提示,抗生素的攝入模式可能是影響其促進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課題組表示,他們將擴大檢測樣本量,進一步探討低劑量抗生素攝入對兒童生長發育與健康的影響。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