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保健頻道:最近,廣東深圳、廣州、珠海等8個地市先后報告了22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而近日中山市黃圃鎮發生一起登革熱本地感染疫情,據專家分析也為輸入性病例引發。輸入性登革熱是怎樣引發本地病例流行的呢?
花斑蚊傳播登革熱
徐州市傳染病醫院專家狄紹民說,登革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它除了會引起發熱和關節疼痛之外,一些嚴重的病人還可發展為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病死率很高。
登革熱的病原體是登革熱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的血液中,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傳播登革熱的蚊子是伊蚊。伊蚊的蚊體為中小型、黑色,有銀白色斑紋,所以老百姓也常把它們稱為花斑蚊。
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體內的唾液腺及神經細胞中大量復制,兩周后即能傳播疾病。伊蚊感染登革熱病毒后不但可終身攜帶和傳播病毒,并可經卵將病毒傳給后代,通過蚊卵攜帶病毒過冬,使登革熱不斷發生。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伊蚊有白天吸血的習慣。它吸血時不是一次吸飽,而是東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間斷吸血,這樣就增加了傳播疾病的危險。
登革熱流行有兩種類型
登革熱的流行表現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地方性流行。在流行地區,常年有人發病,且具有雨季高發、年幼病人多等特點。泰國、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和菲律賓及南太平洋島國等都屬于地方性流行地區。在流行地區,當地成年居民因大多受到感染而有免疫力,故感染者多以兒童為主。另一類型是輸入性流行。流行地區的患者進入非流行地區,則可能給該地區帶來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如果該地區也有傳播登革熱的伊蚊,就有可能導致該地區登革熱流行,發生本地病例。
近幾年來,我國廣東、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區輸入性登革熱病例逐年增多,結果導致一些地區登革熱在本地流行。輸入性登革熱病例一旦成為本地疫情,往往導致疾病暴發流行。這是因為非流行地區的人群對登革熱大多沒有免疫力,被蚊蟲叮咬后可使大量人群發病。本次廣東中山的登革熱流行,就屬于輸入性病例所致。因此,如不采取有力措施積極預防,傳播十分迅速。
消除積水不讓蚊子滋生
登革熱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疫苗來預防,也沒有特效藥能殺死登革熱病毒,治療主要靠對癥,預防要靠戰勝伊蚊。
伊蚊易在小面積的積水中滋生,如室內盆罐、花瓶、廚房及浴室的積水里。此外,室外的坑洼、樹穴、樹洞、竹筒等積水處,也是有利于其滋生的環境。因此,搞好環境衛生、翻缸倒罐、清除積水、填平洼地等,是預防登革熱的根本辦法。家中空調滴下的水應及時清除,不給蚊子提供滋生的場所。另外,由于伊蚊善飛,滅蚊時必須全民動手,才能達到預期目的。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殺蟲劑滯留噴灑、空間噴灑、熏蒸和煙熏等消滅成蚊,及請專業人員在居室裝上紗窗紗門防蚊,不失為治標的有效辦法。
徐州保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