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傳染頻道:凌晨2點,18床監護儀報警聲響起時,李護士正在給王大爺翻身;午后兩點,王護士一手舉著輸液袋子,一手給哭鬧的患者擦眼淚;深夜十一點,值班護士把躁動患者的拳頭深深的包進自己掌心…
護士小朱的記事本里記著“3床左側臥需墊15°斜坡枕,7床右側臥位更換為平臥......”手機里的翻身鬧鐘不言不語,卻見證了每2小時一次的翻身叩背。
護士老楊能通過患者一個皺眉判斷血氨值波動,她說這是患者病情變化的“生命體征采集器”,“儀器數據要信,但更要信自己的眼睛和手”。
9床老唐蛋白低下,全身水腫,反復感染,迅速消瘦,本就倔強他由于臥床不起,情緒更加煩躁,對護士的觀察與詢問極度不配合。當護士小李夜班期間將親手熬的魚湯遞到他手中時,脾氣生硬的老唐瞬間柔軟了,那一句滿含激動的“我該怎么感謝你”和后續的信任與配合,是護理工作的最高褒獎......


巡視病房,小曹護士走過的每一步踏實又溫情,28床小姜今天38周歲啦,疾病無情人有情,伴著生日蛋糕蠟燭的微光,值班護士親手送上蛋糕和祝福,小姜和媽媽滿含熱淚度過了被惦記的特殊日子。
這里沒有驚心動魄的搶救直播,卻有365天永不熄滅的走廊燈光。在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市七院)肝病一科的病房里,護士們用年復一年的彎腰、傾聽與等待,將“堅守”二字寫進每一個平凡日夜。

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市七院)肝病一科護理團隊由15名護理人員組成,包括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4名、主管護師7人、護士3人。團隊堅持以“專業與人文”為目標,開展“護理有愛、人文相伴”特色優質護理服務,從構建人文框架、改善物理環境、增加人文氛圍、提升人文素養、傳遞人文力量、傳承人文精神著手,努力打造一支專業、溫暖、仁愛的護理團隊。



為給患者營造舒適的修養環境,科室實施7S管理,打造舒適整潔的病區環境,設立文化墻,設置“微光能量加油站”,為忙碌的醫務人員和需要補充能量的患者提供一份溫暖。



為加強患者健康宣教,科室開展以24節氣為背景的“節氣我來講--肝恩有你”患者健康教育會,結合傳統文化,開展養生養肝的健康教育。同時在病房設置可視化展板,患者可以一眼識別糖鹽“刺客”,推動肝糖共管。


為提升人文素養,科室實施人文查房,采用回授法宣教,提高護理人員的宣教效果和患者滿意度;開展每日微光晨學3分鐘,引導護士分享工作感悟、交流心得,培養護理人員發現問題、主動學習、敢于表達和人文關懷溝通能力。護士長通過紅榜分享工作中的亮點,讓護士們工作中的堅守被看見、被肯定,持續激發護理人員提升人文關懷意識和能力。
或許沒有人記得她們磨破的護士鞋邊,但監護儀上平穩的波形記得;或許沒有鏡頭對準她們凌晨換藥的背影,但走廊地磚上反復丈量的步數記得。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平凡的堅守即是綻放,在這里,偉大從不來自某個奇跡時刻,而是十幾雙手共同織就的溫柔巨網——接住下墜的生命,托起人性的尊嚴。不論外面的世界如何喧鬧,她們依然在病房核對醫囑,如同過去的每一個平凡日子,用沉默的堅守書寫著最動人的護理宣言,以心燈照亮那些不被看見的守護。